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26篇
计划管理   33篇
经济学   37篇
综合类   26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9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4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陈耀从 《现代经济》2007,(10S):82-83
新建小区二次供水系统使用中存在缺陷,给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带来诸多的困难,通过有效的技术改造,能解决二次供水阀门失控及供水管道布局上的问题,提高小区供水的可靠性和物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2.
新建小区二次供水系统使用中存在缺陷,给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带来诸多的困难,通过有效的技术改造,能解决二次供水阀门失控及供水管道布局上的问题,提高小区供水的可靠性和物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3.
我国应实行就业增长的工业化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耀 《经济纵横》2003,(10):2-6
我国以往的工业化实际是“以产出增长为中心” ,它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也造成就业增幅长期下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 ,我国的工业化应从“以产出增长为中心”转向“以就业增长为中心” ,这既是工业化的本质要求 ,也是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解决失业问题 ,提高人民生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4.
陈耀 《发展》2007,(8):34-35
当前,物流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流通始终是农业实践及理论工作者所探讨和关注的焦点,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我国长期服务于"三农"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05.
一、引言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中线桩、交点桩的测设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测量工作,在初步完成中桩和交点桩测设后,施工过程中还要经常性地进行中线恢复测量.  相似文献   
106.
107.
与世界很多国家不同,中国以往的工 业化实际是“以产出增长为中心”,它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造成就业增幅长期下降。今后中国的工业化应转向“以就业增长为中心”,这既是工业化的本质内涵,也是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解决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要求。 一、从“产出增长为中心”向“就业增长为中心”转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的工业化总体上已进入中期阶段。主要的标志是,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  相似文献   
108.
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著文:陈耀海南岛,大海中崛起的神奇土地!1200年前的唐代天宝年间,著名高僧鉴真率众弟子第五次东渡日本遭遇飓风骤雨,木舟在波涛中颠簸十多天漂上岸。但见阳光明媚,天青海碧,山秀石奇,椰林摇翠;遍地是没见过的奇花异树,一派与中原风光迥...  相似文献   
109.
110.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转换和新特征。"新常态"的提出,表明党和政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趋势做出了新判断,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出发点。如何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未来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新政策的着力点和改革的新导向是什么,等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本刊特别邀请6位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言献策,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