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0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红色经济建设的支撑机制包括发展农业、工商业等产业经济,运用金融杠杆调节经济,实施“开源”与“节流”的财政政策,采取合理的领导方式与人员组织、激励措施。这些宝贵的红色经济建设实践经验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包括要自力更生,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灵活审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激励人民,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尊重经济规律,以人民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道路,等等。  相似文献   
52.
物流业是复合型服务业,融合了信息、运输、仓储、货代等产业。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为传统物流业带来了系统性的变革。重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发展,利用现代物流手段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联动发展,提高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效率,成为物流业现代化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防城港市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港口资源、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及多重优惠政策叠加优势。这些优势决定了防城港市具有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的先天条件。文章首先从防城港市经济发展特点展开分析,寻求"一带一路"背景下,带动防城港物流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充分挖掘防城港市物流业发展潜力,提出促进防城港市物流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防城港市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3.
54.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人们交通出行的共享需求逐渐增大,并对应用工具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基于共享经济背景下,从大学生校园交通出行需求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校园拼车”微信小程序的市场需求,探讨了该小程序功能、安全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的设计,并提出通过线下校园、商圈及线上的互联网社区、朋友圈等多渠道的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55.
56.
经济发展与人口流迁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其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当然,其经济与人口流迁的关系轨迹表现出很强的个性.尽管如此,其经济发展和人口流迁的关系还是可以给予我国较强的启示.本文可以通过经济发展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同样也可以通过人口流迁的调控与管理刺激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5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社会弱势群体及其问题日益成为一个我国独特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司法救助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是法制机关应尽的职责,本文就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8.
文章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2009—2018年地区三大产业生产总值与房地产投资额面板数据,通过进行面板协整检验、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并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大产业与房地产投资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的协整关系;第二、第三产业均为房地产投资的格兰杰原因,且随着滞后期增加,不同产业与房地产投资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会有所改变;第一产业对房地产投资起较强的抑制作用,第二、第三产业起促进作用,且第三产业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9.
"出圈"的城市公园 "Hot" City Park 在一片如梦如幻的粉黛花海中,人们摆出各种姿势拍照,远处的礼嘉智慧馆在花影衬托下愈显明亮……去年夏末秋初,摄影师李敏莉拍下这张照片时,礼嘉智慧公园上百亩粉黛花盛放,前来赏花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60.
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石油安全和煤炭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解决这两大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社会各界出了不少主意,想了不少办法,其中最可行是利用“煤制油”技术把我国的能源供应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达到一举解决石油紧缺和煤炭污染这两大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 我们注意到随着近日“煤制油”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煤制油”产业化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煤制油”正在从实验室快速地向生产车间走来,其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凸显,这也是近来社会各界对“煤制油”这一话题异乎寻常关注的原因。 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煤制油”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和生产实践,但其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对技术的严格要求都表明,我国“煤制油”的产业化道路不可能是一条平坦之路。如何在众多路径中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煤制油”之路还需要不断探索,为此,本刊特开辟“煤炭液化”专栏,以期和广大读者一起关注“煤制油”这一热门话题,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