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7篇
计划管理   36篇
经济学   52篇
综合类   11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64篇
经济概况   5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调整分配结构,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是积极调整宏观政策取向。应当及时地把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点调整到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通过制定一套有的放矢而又切实可行的政策,在更加平衡的宏观经济增长的范围内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给予更大的支持,从而加大政府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  相似文献   
92.
在既要增加农民收入又要杜绝粮食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当前政府可适当采取如下对策:1郾暂不急于大量抛售库存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让农产品价格相应上浮,这不但对农民有利,也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有利。借此机会,国家可加快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将主产区的粮食收购市场尽快放开,同时把流通环节的粮食补贴直接补贴给农民。2郾取消鼓励粮食出口的相关优惠政策,以减少粮食的出口量。1999年以来,我国已连续4年累计出口谷物4500万吨,2003年1~9月又出口了1447万吨,这对调节国内粮食供求关系、减少库存压力、防止粮价暴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  相似文献   
93.
改革以来的农业和非农产业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部门。这个部门同非农产业的关系如何,会直接通过资源流动和产品供求影响经济发展。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依据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农业和非农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发展关系。因此,根据本国国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研究和确定一个合理的产...  相似文献   
94.
目前,我国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现行的诸多农业政策仍在按照初期阶段的指导思想运行,阻碍了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了在新阶段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在准确判断工业化阶段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剖析我国的特殊环境,选择适宜的农业政策,以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95.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均GDP将进入一万美元区间,届时我国经济结构转换、产业结构转型、新型城镇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都会给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还要看到,中国的宏观环境或将发生变化,其中经济增长率进一步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会挤压政府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空间;国内产业结构变动会加大农民就业困难;城镇化进程可能会慢于"十三五"时期,由此给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来不利;国际环境变化特别是中美贸易战也将对农业农村带来极大影响;还有,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将继续放慢,城乡、群体间差距扩大趋势扭转难度加大。建议"十四五"期间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三加战略",即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96.
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明显偏低,在城镇地区的经济融入、政治融入、社会融入和文化融入方面存在种种困难,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是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拦路虎,户籍门槛与福利差距是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难的壁垒,等级制的城市行政体制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均衡配置资源的障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延缓器,不合理的财税体制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到2020年,推动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难带易、以点带面、以小带大、以新带旧四大基本原则,坚持缩小城乡区域福利差距、强化市民化法律赋权两个核心导向,聚焦"进得来"、"过得好"、"离得开"、"可持续"四个主要内容,抓好随迁子女进城入学、家庭成员定居落户两个关键步骤。推动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举措包括,完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市民化导向的城市行政制度改革、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共享的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创新农业转移人口有偿退出与带资进城的土地政策、完善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权事权匹配机制。  相似文献   
97.
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次农产品涨价呈现出幅度大、品种集中、时间长等特点.涨价发端于猪肉等部分农产品局部的供需缺口,整体涨价能量来自于经济高增长和货币溢出效应,生产成本和比较收益的变化是涨价的根源.而国际市场行情及国际上的投机行为加剧了涨价过程.研究认为,随着补栏生猪投放市场,份格将逐渐回归理性.当前,我们需要着重考虑如何吸取本次涨价的经验教训,构建稳定、安全的农产品生产保障体系.建议从政策上支持增加主要农产品供给,构建有利于稳定增加农产品供给的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控制流动性过剩;全面评估大豆、植物油产业状况;尽快制定适合我国的生物能源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8.
当前,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国遇到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都对包装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论文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引向,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导向的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0.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论文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导向的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