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93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3篇
经济学   149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54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9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41.
高培勇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93(4):F0002-F0002
国务院决定,自今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至此,持续了几个月的有关利息税存废问题的纷争终于尘埃落定。但冷静思考利息税,全面而清晰地反思利息税的存废纷争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42.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体制转轨背景,在系统考察公共财政问题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这一经济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做出了比较清晰的界说。本文的分析表明,跳出纯学术思维的局限而放眼中国财政改革3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公共财政本来就是为了解决中国自身问题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鉴于"公共性"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作为一个有别于计划经济年代的财政制度安排,以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为集中体现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之路,实质是一个让传统中国财政体制机制和传统中国财政学回归"公共性"轨道的过程。站在制度变革的高度,按照公共的理念和规则,深刻把握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以此勾画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蓝图并改造中国财政学学科体系,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343.
个税自行申报的出路何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今年元旦之日开始、为期三个月的第一次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已经落下帷幕。与此同时,围绕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问题而引发的热烈讨论,也算告一段落。该是进行盘点、评估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44.
今年7月1日,东北地区三省一市8个行业进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已进入第3个年头。试点持续时间的拖延,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和考虑,但在由试点到向全国推广的等待期内,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在很多场合,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被误作为税收优惠措施。比如,最近有消息说,为了给中部崛起战略注入一些“实际”内容,有关政府部门正在酝酿把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扩大到中部地区,并且直接照搬东北地区的既有做法。又如,不少地方都在积极活动,要求加入增值税转型的试点。  相似文献   
345.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会议还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为学习宣传贯彻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提供学术支持与政策参考,本刊约请国内著名专家...  相似文献   
346.
<正>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高培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讨论时,用“五个必由之路”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昭示的重要认识。其中之一,便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这“五个必由之路”定位为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要求全党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被摆放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团结奋斗、全面从严治党同一层面,进而成为“五个必由之路”之一,标志着我们党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47.
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从来都是对政府预算管理的最基本、最核心、最具普遍意义的要求。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要从其基础工程——全面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做起。它有两个互为关联的“施工标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立法层面对同级政府所有收支的“全口径”控制和财税部门在行政层面对同级政府所有收支的“全口径”管理。在当前的中国,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要害处和关键点,就是以“全口径预算管理”为基本目标,以将所有政府收支关进“统一”的制度笼子为重心,全面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及其机制。这是将政府收支运作纳入“公共轨道”,进而让政府收支运作回归“公共规范”的最基本、最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48.
对于分税制,要从分事、分税、分管三层含义上完整、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在“分税制”和“分钱制”之间,事实上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系统性差异。“分税制”所具有的一系列大不相同于“分钱制”的显著特征,应当也必须在同“分钱制”的比较分析中准确把握。我们在财政管理体制上所遭遇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并非出在分税制本身,而是出在对于分税制的贯彻不到位上。由“名不符实”的分税制回归“名实相符”的分税制,由走了样的分税制回归本来意义的分税制,继续沿着分税制的道路走下去并使之趋于完善,而不是偏离这一方向甚至另辟新径,系重塑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格局的关键点和要害处。依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落实新《预算法》和新《预算法实施条例》,就要将分税制进行到底。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其他别的什么选择。  相似文献   
349.
现代财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国家治理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形态,其本质是中国式现代化财税体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支撑性意义的组成部分,它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其基本标志,就是匹配现代国家治理要求,让财政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让财税体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和支撑性要素。其基本特征,就是“公共性+非营利性+规范性+基础性+支撑性”。只有契合这一基本标志且同时具备这五个基本特征的财税体制形态,才能称得上现代财税体制。说到底,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是朝向实现财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去的。  相似文献   
350.
区分财政支出和政府支出并以全部政府支出作为测度宏观税负水平的最终标准,是认识并分析中国资源配置格局的关键。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本源出发,政府支出实质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履行职能的必要成本,宏观税负实质是纳税人为政府支出“埋单”而承受的负担。政府支出规模的大与小和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与低,并无绝对的数量界限。对于它们的评判或控制,只能同履行政府职能所须花费的必要成本联系起来,以“政府履职必要成本”为评判标尺或控制量限,作既有政府支出规模与履行政府职能必要成本的比较分析。抓住了“政府履职必要成本”这个关键变量,便牵住了控制政府支出规模和宏观税负水平的“牛鼻子”。只有脱出年度预算平衡的意义局限而跃升至财税体制建设层面,在深入政府活动、政府职能本源并澄清政府收支实质意义的基础上,方可能找准控制政府支出规模和宏观税负水平的根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