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44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粮食自给自足,认为这才是最安全的:这个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因为任何一个系统的稳定性都需要多方面支撑,如果完全靠国内粮食“单脚支撑”的话,一旦国内出现大的灾害或者其他不可预知的情况,就会产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2.
高帆 《商周刊》2012,(9):19-19
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内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外部冲击是通过"放大"和"催化"这些结构性问题而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的。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率为8.1%,自2011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GDP增长率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呈现出下降态势。由此,引发了一些对于中国经济会否"二次探底"的担忧。从时序意义来看,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103.
陕西省周至县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该县培育和树立的"秦美"等猕猴桃品牌驰名中外。1999年当地的部分果农开始施用催果剂,以使猕猴桃果大色鲜,但是催果剂会使果品的营养成分降低、贮存时期缩短。基于保护市场的考虑,周至县政府于去年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禁止果农使用催果剂。结果在果熟季节,邻县使用催果剂的"劣质品"纷纷以高价顺利售出,而该县品质优良的猕猴桃反而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对此,果农一方面强烈要求政府赔偿损失或者是负责销售,另一方面施用催果剂开始悄然成风,政府的禁令几乎变成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04.
“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农村党员“双带能手”,如今已成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如何进一步提升“双带能手”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其带动力和辐射力,是各地有关部门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优先序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率提高具有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两个指向,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同的政策选择方式。当前我国农业土地生产率较高而劳动生产率较低,未来我国应将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这从日本农业发展从重视土地生产率转向重视劳动生产率的演变轨迹可以得到支持。针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目标,可以从提高土地生产率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两个线索引申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6.
交易效率的测度及其跨国比较:一个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帆 《财贸经济》2007,(5):104-110
交易效率或交易费用可以通过市场扩展和分工演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区分技术型交易费用和制度型交易费用,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综合交易效率指标体系,据此测度了2001年80个国家或地区的交易效率状况。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国别意义上,综合交易效率指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交易费用或交易效率水平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上述理解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因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速更是显著。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产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相对地,劳动配置结构变化的贡献度并不显著,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强化。劳动配置结构变化贡献度较小,与劳动力跨部门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行业内部生产率提高与分工演进、资本深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高帆  张天帷 《经济学家》2023,(7):108-11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阶段,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城镇化增速趋于放缓而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的分化趋于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相对数下降但绝对数持续攀升,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和劳动生产率差距仍然显著,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收入分化持续趋强等新的实践背景。立足于这些实践背景,中国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思路和方案的创新,城乡连续体理论具有启发意义。该理论存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先验性”“范畴界定的统一性”和“分布形态的均匀性”三大隐含假设,这些假设与中国的发展实践并不一致,因此需要探究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连续体框架。中国本土化语境下的城乡连续体是一个具有空间扩展与结构多维特征的“复合体”。人口、土地与产业在城乡之间、乡村内部和城市之间这三大场域均具有连续体特征。从这一分析框架出发,新征程上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将顶层统筹与主体能动相结合,着力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加速化、社会公共产品均等化、地方实践路径差异化、微观主体选择扩展化、城乡空间格局融合化。  相似文献   
109.
高帆 《华北电业》2023,(5):26-27
<正>“供电所在电商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点,我们村干部和广大商户都举双手赞成啊!”4月10日,当河北霸州市煎茶铺镇平口村支书王伟伟和该镇供电所所长杜国威的双手握到一起的时候,双方都有说不出的高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网廊坊供电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出台《争做“推进冀北公司实现’两个标杆’”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