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10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黄燕玲 《新经济》2013,(17):97-98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状况,提出了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再认识,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着教育内容枯燥无味,教育教条化,与现实脱离,并受到西方多元文化的侵蚀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我们应该在教育内容上,改革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在教育方式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网络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信仰问题;在教育环境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切实搞好反腐倡廉,及时遏制社会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22.
张光南 《珠江经济》2004,(11):50-55
本文在综合有关经济的动态效率、判断动态效率的三种方法理论基础上,实证考察香港经济的动态效率,着重分析了香港经济动态有效和GDP下降同时并存的内在原因,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3.
良好的协调是监理工作的有效保证。章探讨了监理部门内部人员的协调和监理部门与外部业主的协调的办法。  相似文献   
24.
文章考虑了基础设施作为公共资本与私人资本的互补效应,建立生产函数与收敛方程分析框架,采用中国1989-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交通扶贫"工程中铁路和等外公路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并提高了区域经济的趋同速度,达到了减少地区经济差距和减贫目标;而等级公路因过度投资而导致边际收益递减、挤出效应和交通腐败等经济损失,减缓了区域经济的趋同速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条件收敛,但未达到σ收敛;此外,劳均实际资本、平均受教育年限、市场化和城市化水平均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5.
运用结构方程(structure equation model)构建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假设模型,用以探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的关键驱动因素如政府主导下的旅游公共服务感知、市场主导下的旅游公共服务感知等。并做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6.
就业是民生之本,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失业率逐年攀升,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已引起政策当局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有鉴于此,本文在第一代面板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发展的第二代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对我国是否存在失业回滞效应展开深入研究,进而为我国促进就业的政策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存在着显著的失业回滞效应,这就使得经济周期波动等外部冲击对我国失业产生永久性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我国失业率逐年攀升、高居不下的局面,现阶段政府实施干预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显得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降低乃至消除失业回滞效应、完善我国治理失业的宏观调控机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7.
基于SEM的饭店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对现有国际主流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改进,从多学科角度构建了饭店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HCS),并进行实证研究.饭店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LISREL及SPSS统计软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测量模型中的观测变量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显著,结构模型中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与假定基本符合.在研究分析基础上给出相应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28.
厘清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和驱动力,对促进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借助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协调状况,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两者协调度的驱动力。实证发现: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在地理空间具有“两头高、中部低”的特征,生态文明建设在西部民族8省份中有7个省(区)发展水平较低,小于0.5,呈现分化的态势。2009—2013年,共生协调度最高为云南,最低为贵州,2014—2018年,广西最高,西藏最低;广西始终为互利共生关系,内蒙古和青海一直为偏利共生关系,宁夏和新疆由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利共生关系。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渐趋为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力。  相似文献   
29.
我国贸易多样性的度量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品多样性被认为是国际贸易外延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Feenstra等人的思路,构建了适合我国省份层面的贸易多样性度量模型,利用2000-2007年相关年份数据,实证得出了我国不同省份的农业品和工业品相对贸易多样性,结果发现工业品进口多样性的区域出现扩散形态,而出口多样性走向区域趋同。从我国贸易多样性的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来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成为贸易多样性增加的重要制约因素,且农产品多样性的单位壁垒弹性要低于工业品;加入WTO无论就进口还是出口均带动了我国贸易多样性的增加;我国中小企业具有差异化生产的灵活优势,对贸易多样性尤其是出口多样性的增加具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0.
对香港1987~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验证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发现,香港包括港产品出口、转口和进口在内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也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通过对香港的研究进一步发现,香港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能互为因果形成较好的经济运行状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与内地改革开放的成功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