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00篇
工业经济   45篇
计划管理   199篇
经济学   197篇
综合类   66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98篇
农业经济   54篇
经济概况   147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The competi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is a complex proces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This paper aims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is process from a bottom-up perspective. Individual platform selection serves as the micro-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The evolution of onlin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innovations proposed by onlin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would also impact this process by affecting individual selection on those platforms. Three scenarios were designed for this study to simulate typical modes of competition. In this regar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practical cases. Taken together, this bottom-up simulation model could reproduce and anticipate the applied competition process associated with such platforms. Based on this model, it was found that, in any case, one onlin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will eventually monopolize the market, either partly or entirely. The late entrant platform, comprising a major innovation, tends to fail when competing with the incumbent monopoly due to “network externalities.” Even when two competing platforms continue to propose innovations, and they will alternately lead the competition due to those innovations, this type of replacement of their competitive positions in the market may only occur a few times and then disappear completely.

  相似文献   
912.
913.
研究目的:基于前景理论分析认知偏差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理,利用广东省880份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提升政策实施成效,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信息认知偏差以1%的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回归系数为-1.830,其中负面经验锚定和高价格锚定显著抑制农户退出意愿;(2)群体认知偏差以1%的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回归系数为-1.336,农户正面从众程度越高,退出意愿越强;(3)功能认知偏差以1%的统计水平显著负向影响退出意愿,回归系数为-0.782,高程度的保障、经济、心理功能感知显著降低农户退出意愿。研究结论:由于存在锚定、从众、禀赋效应,农户在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中易形成信息、群体、功能认知偏差,最终影响其退出意愿。据此,增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重点要从削弱负面经验锚定的抑制作用、发挥正面从众心理的促进作用、减轻禀赋效应和高价格锚定的负面影响三方面着手,加强信息化的基层动员宣传力度,发挥正向化的群体规范引导效用,制定多元化的退出补偿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14.
[目的]甘肃定西是全国马铃薯三大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定西马铃薯"已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马铃薯及脱毒种薯产业优势基本形成。文章系统分析甘肃定西马铃薯及其脱毒种薯的发展现状、区位优势、定西存在问题,明晰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及脱毒种薯产业的思路建议。[方法]课题组在甘肃定西马铃薯主产区安定、渭源、通渭、陇西、临洮等4县1区的10个乡镇、20个村、40个社、400户农户,通过逐户走访、与干部群众座谈、查阅资料文献等方法,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结果和建议。[结果]甘肃定西马铃薯具有主食化加工势头强劲、脱毒种薯产业科技支撑显著增强、促进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等显著特色,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体现出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瓶颈制约因素。比如主食加工专用品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够强、种薯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以及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该文通过总结现状、分析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定西马铃薯及脱毒种薯产业的思路与建议。[结论]甘肃定西马铃薯及脱毒种薯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必须做好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体系建设、品牌推广体系建设、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仓储营销体系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15.
基于2003—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FDI对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在环境规制约束下,FDI技术溢出效应显著,FDI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发展,现阶段环境规制具有“创新补偿”效应;FDI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规制对FDI发挥一定的正向筛选作用。第二,在考虑内生性后,FDI、环境规制及其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核心结论依然成立,并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第三,两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FDI通过技术创新机制作用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四,整体而言,FDI通过技术创新水平这一中介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与理论预期不符。  相似文献   
916.
917.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的理论探讨及实践探索,并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是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中所有权是“母权”;(2)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面临着所有权行使主体的法律定位不明、资格权界定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和使用权适度放活的“度”难以把握等困境;(3)试点地区分别从宅基地所有权的行使、宅基地资格权的认定与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的适度放活三方面展开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研究结论:应面向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立足于中国国情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一是“三权分置”的实现应坚持稳慎推进的主基调;二是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是落实“三权分置”的关键;三是“三权分置”的实现必须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