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147篇
工业经济   85篇
计划管理   266篇
经济学   214篇
综合类   187篇
运输经济   14篇
旅游经济   11篇
贸易经济   153篇
农业经济   126篇
经济概况   48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某大米综合加工厂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的桩基选型设计为例,结合理论浅析实际工程中进行桩型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都愈发深入,与此同时,声誉问题受到了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并追求和平发展的中国来说,其国家声誉的塑造更显重要。中国当前的国家信息传播的途径呈明显的"经济性"特征。通过对国家声誉的结构性层级分析,采用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发现这种途径对于塑造符合国家利益或国家目标的声誉作用有限。中国需要制定一套包含声誉目标、塑造策略和干扰应对机制等方面的长期的以及短期的塑造与传播国家声誉的规划或计划。  相似文献   
73.
西部大开发为商业银行开发信贷业务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但也为其带来了挑战和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切实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加强商业银行内部贷款管理,提高贷款质量;加强负债业务的管理,力求资金的自我平衡;加强商业银行间的合作,积极发放银团贷款;建立信贷经营独立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74.
本针对目前农发行信贷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性风险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分析要点,提出规避和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措施和建议,对强化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提高金融监管效率,是建立有效金融监管体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首先运用经济学理论对金融监管效率的涵义进行解析,进而采取定性与定量两方面的效率衡量标准,对我国中央银行监管效率问题作了分析,并对提高监管效率的途径和手段作了简略设计。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部分农村信用社已偏离了合作办社的宗旨,“官办”色采较浓,商业倾向重,原来的合作制金融组织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面临着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7.
主要评述目前在中压配电系统中常采用的真空断路器操作过电压保护装置——氧化锌避雷器和阻容吸收的特点 ,并结合实际合理选用过电压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78.
李继翠  张优智 《特区经济》2006,210(7):163-164
当前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减弱、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和农民自身素质有限、城镇化水平低、农民负担重等因素,都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9.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差强人意,传导路径不畅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与否不但关系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关系到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和有效性。目前已有研究多从利率、信贷、资产价格以及汇率等方面探讨对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的疏通,但对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终端———企业环节的研究却仍寥寥无几。企业是各个渠道传送的货币政策能否对经济总量起作用的最终结点,是转轨时期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从企业角度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0.
略论发展我国天气衍生产品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智  梁伟 《特区经济》2006,213(10):353-354
作为金融工程创新的结晶,天气衍生产品在防范由非灾难性天气因素产生的风险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活力和创造性。在我国发展天气风险市场,将有利于保障我国重要行业的发展,推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繁荣,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