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5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2468篇
工业经济   1409篇
计划管理   3951篇
经济学   3522篇
综合类   1697篇
运输经济   123篇
旅游经济   101篇
贸易经济   2090篇
农业经济   1269篇
经济概况   295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4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519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499篇
  2016年   347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563篇
  2013年   947篇
  2012年   1447篇
  2011年   2216篇
  2010年   2164篇
  2009年   1246篇
  2008年   1419篇
  2007年   1254篇
  2006年   1479篇
  2005年   1394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通过对价补分离政策实施前后吉林省玉米种植相关数据的分析,初步了解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而探索吉林省农户在价补分离政策实施的第3年其玉米种植行为所受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文章以吉林省玉米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宏观与微观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玉米种植行为与政策之间的关系。[结果]价补分离政策改变吉林省农户的玉米种植行为。因价补分离政策实施导致的玉米价格下跌造成单位面积收益降低时,农户会寻求其他单位面积收益更高的作物,进而调整种植行为。[结论]玉米生产者补贴的发放对农户玉米种植行为调整具有引导作用。玉米优势产区与非优势产区的农户对价补分离政策不同的种植行为响应验证价补分离政策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调减玉米非优势产区玉米种植的作用。同时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农户理解不到位及滞后性问题,因此从完善价补分离政策并提高农户对政策的认知程度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更好地实现在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的同时稳定农户收入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长期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探究河北省农业用水真实消耗情况及其驱动因素,对水资源安全、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作物需水量和作物实际用水量测度河北省农业生产蓝水足迹及绿水足迹,利用LMDI模型解析河北省农业用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理。结果 结果显示,2002—2018年河北省农业水足迹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技术效应、种植规模效应和节水效应对河北省农业水足迹变化呈增量效应,其中技术效应对水足迹数量变化的正向驱动贡献值最大,这说明农业技术应用、规模效应带动和节水成效保障加快河北省农业节约用水进程;管理效应和种植结构效应对河北省农业水足迹数量变化呈减量效应,这说明水利化程度、农业种植结构给河北省农业节水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结论 河北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应重点强化农业节水技术、节水管理和结构调整。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进水肥一体化建设;加大节水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设施维护保持能力;优化各地区种植结构,持续推进“一季休耕,一季雨养”的种植模式,提升水资源和种植结构的匹配度,从而减轻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压力。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正面临诸多阻碍,文章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农业水价问题,明确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并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农业水价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识别、确定;同时运用"Mitchell"评分法、专家打分法等方法,以利益相关者的3个属性为切入点,由领域内权威专家对农业水价的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打分,最终确定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定量排序。[结果]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排序呈现:政府部门农户及其组织其他社会机构。同时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情况分析确定了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综合排序及各属性排序结果的合理性。[结论]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定量排序以定量的形式展示了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并为农业水价合理分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陕北黄陵县农户生计资本评价及其生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取受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生态政策影响较大的陕北农户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17个行政村335户样本农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整体得分最高,社会资本居次,物质资本中等偏下,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处于低水平;(2)农户生计分化明显,典型的纯农户很少,农户生计策略主要为兼农型和低水平非农型;(3)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指数高的农户倾向于外地兼农,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高的农户倾向于当地兼农,家庭年收入、人均教育投入和人情往来3项指标是促进农户向非农型生计策略转变的关键因子。[结论]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和转变是建立在自身资本结构上的,其往往向着发挥生计资本优势、规避生计资本短板的方向调整生计策略,进而达到提高整体生计资本水平的目的。人力资本优势主导下的黄陵县,加之沟壑区农地资源空间配置的破碎性与复杂性,外地兼农型生计策略将仍是该地区农户近期内的主要生计抉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研究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对今后合理优化农业生态旅游布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3个指标来分析河北省农业生态旅游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1)河北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总体呈集聚分布,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中南部和东北部地区。(2)从各地级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数目看,邢台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个数最多,为38个,占总数的19.68%。其次是保定市,为28个,占总数的14.51%。沧州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数目最少,仅为6个,占总数的3.11%。(3)各地级市中,邢台市和秦皇岛市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平均分布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分别为30.43个/万km~2和24.32个/万km~2。沧州、承德和张家口的分布密度较低,分别为4.47个/万km~2、3.04个/万km~2和4.17个/万km~2。(4)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资源禀赋是影响河北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该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市域分布不均匀,各地市间发展极不平衡。今后,一方面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增加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发挥当地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逐步缩短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农产品愈发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文章旨在探析消费者绿色农产品意愿溢价水平及其溢价支付意愿的驱动路径,以期为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政策启示。[方法]基于MOA理论分析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消费者调查数据,该文以主粮大米为例展开分析。[结果]以普通大米5元/kg为基准价格,消费者绿色大米平均意愿溢价水平为125.7%,意愿溢价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东部地区(145.2%)、中部地区(140.09%)、西部地区(91.82%)。[结论](1)利己动机、利他动机、创新性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能够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绿色农产品溢价支付意愿,而消费机会通过利己动机、利他动机和信息获取能力间接作用于溢价支付意愿;(2)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研究发现个人可支配收入和文化程度能够调节消费者创新性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对消费者绿色农产品溢价支付意愿影响;(3)消费者创新性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对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析开都河流域在未利用地开发过程中生态风险指数的变化特征,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生态保护修复协调发展提供建议。[方法]文章采用PSR模型构建基于14个指标框架的流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测度综合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时空视角的特征变化与格局划分评价;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前瞻性模糊预测该区域未来4年的生态风险变化态势。[结果]2009—2016年开都河流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风险程度由较低下降至低生态风险水平,随后上升至一般程度。这是因为土地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但在政府相应生态保护政策的出台落实下又逐步缓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好转明显,抵御风险能力得以提升。预测结果显示2017—2020年开都河流域生态风险将由一般生态风险程度上升至较高程度,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来消减生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结论]开都河流域作为沙漠中典型的绿洲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通过未利用地的差别化开发、鼓励零星分散的开发模式以及细分不同地类开发的生态补偿设置等方式路径,以期缓解降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未利用地开发带来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98.
水足迹视角下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水土资源相对丰富但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不佳,亟待改善。[方法]运用投入导向型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水足迹视角下的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结果]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综合有效的地区仅占5%,总体来看,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略好于规模效率;水土资源投入冗余状况分析表明,友谊县、虎林市、宝清县、汤原县、富锦市、同江市等8个县、市辖区的农业水土资源投入合理,其他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现象;分作物来看,水稻生产的水土资源配置技术效率高于其他三大旱作。[结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提高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是提高其规模效率,进而实现综合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在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形下,开展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化研究对了解耕地外部性价值的大小及深化耕地生态价值的量化方法和思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新疆为例,从14个地州市的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出发,将生态超载指数作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足迹在各地州市转移的测度,同时综合考虑各地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构建市域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分别测算各地州市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结果](1)2015年新疆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整体上有盈余输出,全疆共可获得生态补偿费103.31亿元;(2)2015年新疆南北疆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比为1:1.7,生态足迹总量比为1:2.2,生态超载指数北亏南盈,表明南北疆耕地生态足迹和耕地生态服务价值间呈"空间异位"格局;(3)新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及哈密市共需支付耕地生态补偿费55.67亿元,北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及哈密市外)和南疆地区分别可获得生态补偿费为96.59亿元和62.39亿元。[结论]该文可为新疆各地州市构建耕地生态价值补偿路径提供新思路,也可为以耕地生态价值量确定耕地保护指标和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究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时空特征,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文章基于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内涵及耦合机理,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及SBM-DEA模型,测度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71个地级市城镇综合指数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两者间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化规律。结果 (1)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城镇综合指数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8.11增加至2019年的16.10,平均增速达6.50%;年均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为0.70,整体呈现小幅波动下降的趋势,年均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表现为江苏>江西>湖北>安徽>湖南;(2)城镇化水平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0.21提高至2019年的0.40,但两者暂未步入协调阶段;(3)城镇化水平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性程度逐渐增强,其中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的东部地区,而低—低集聚区则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西部地区,且随着时间变迁,该集聚格局呈逐步扩大态势。结论 应有序推进城镇化发展,强化耕地绿色发展理念,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构建邻近市域之间的合作机制,推动城镇化与耕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