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1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62篇
财政金融   1401篇
工业经济   735篇
计划管理   2540篇
经济学   2250篇
综合类   1219篇
运输经济   126篇
旅游经济   114篇
贸易经济   1451篇
农业经济   704篇
经济概况   1869篇
邮电经济   2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712篇
  2012年   968篇
  2011年   1312篇
  2010年   1216篇
  2009年   806篇
  2008年   994篇
  2007年   877篇
  2006年   933篇
  2005年   759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ory suggests that a close match between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ssignments at sub-national levels benefits allocative efficiency, and hence economic growth. That is, a convergence of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ssignments at sub-national levels of government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growth rate. In the case of China, this paper shows, divergence, rather than convergence, in revenue and expenditures at the sub-national level of government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ates of growth. A panel dataset for 30 provinces in China is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ver two phases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 (1) 1979–1993 under the fiscal contract system, and (2) 1994–1999 under the tax assignment system. The seeming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heory and evidence in the China case is reconcil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at prevailed during the two phases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particular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assumptions of the theory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institutional reality of China.  相似文献   
22.
伴随中国私营经济而发生的私营资本原始积累,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功绩卓著的。中国之所以能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私营资本原始积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在中国今后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私营资本原始积累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23.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适合的发展方向,是积极向现代投资银行转型,这是因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现代投资银行有几乎相同的业务范围和相似的运营模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变为现代投资银行后,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4.
金巧兰 《江南论坛》2005,(12):17-19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涉及很多方面,如贸易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劳动力跨国流动、技术引进和输出等。基于操作上简便易行、指标上具有可比性和连续性、资料易于搜集和量化等原则,本文拟选择出口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与GDP建立对外开放度这一指标。通常情况下,有些学者还会考虑国际投资开放度这个指标,但是.在计划计算苏南、苏中及苏北的国际投资开放度这一指标时发现:一方面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苏南、苏中及苏北的对外投资数额很小,  相似文献   
25.
中国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本账户开放,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跻身国际金融社会的先决条件,而现在却不再被认为是绝对必要的,至少,资本账户开放不再被认为是每个国家都急切希望实现的经济政策目标。认识到资本账户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危机中可能扮演了增加金融脆弱性的角色之后,[1]对自由化速度的主流看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使在长期资本账户开放仍然是一个希望达成的目标,但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开始认为,对于从一个压抑的金融体系到一个完全自由化的体系的转型过程的处理必须慎之又慎。如果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顺序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整个转型…  相似文献   
26.
第四方物流的经营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晋荣 《物流科技》2004,27(2):24-26
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将给我国物流业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竞争压力,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加快发展,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物流体系。本文就是希望通过时第四方物流这一新兴物流理念的研究探讨,找出能推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7.
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再商品化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国外许多国家相继通过法律来引导并建立完善的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体系。我国新近出台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也对回收利用行为进行了规范。要想建立并完善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体系.就必须明确各责任主体包括生产者、销售商、进口商、消费者,在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中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对国外立法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废旧家电回收主体承担责任有关规定的评析,在对该征求意见稿肯定的同时,提出包括消费者付费、责任比例细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8.
金荣标 《特区经济》2008,(6):235-237
公共利益内涵在立法上的缺失,造成大量个人利益被侵犯的案例,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尤其突出。本文通过探讨如何从程序上赋予受公共利益影响者参与对公共利益内涵的确定以及在个人利益受到侵犯时给予司法救济的途径的问题,试图从法律程序上限制政府对公共利益的滥用,并最大程度地维护公民的个人利益,以此暂时回避对公共利益内涵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9.
30.
本文不仅总结了当前主要的实证研究文献提出的我国通货膨胀的种种成因,而且对每种原因给予了比较分析和新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