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36篇
经济学   35篇
贸易经济   19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8篇
水利工程   28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3 毫秒
91.
和田至若羌(简称和若)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西部地区重要区域路网干线,为了确保铁路沿线防风固沙植被生长用水需求,基于铁路和穿越区地质复杂情况,采用水文地质调绘、综合勘探、抽水试验、取样、水质检测等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 ,对铁路沿线的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水环境和可供水量进行了探讨,为铁路沿线的防风固沙和植被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93.
坚守“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聚焦伊犁河谷草原人居环境背景资源、活动方式、规划建设的三元一体,将草原人居环境作为三元互动、不断成长的生命体,尝试寻找一种构建荒野、乡村、城市共存融合的草原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主观需求为准绳,寻找及保留草原人居环境演化中相对稳定不变的基因,构建草原人居环境CVA三力评价体系,建立草原人居环境发展CVA量化模型,以求指导草原人居环境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推行这种模式不仅可为中国西部地区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也将使伊犁河谷成为多种人居环境生命共同体的典范。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从沙产业理论和实践进展出发,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南缘沙产业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沙产业发展的五种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95.
本文主要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是肉质品腺体的摘除与处理,主要介绍了3种腺体甲状腺、肾上腺和变态淋巴结,通过详细阐述这3种腺体的危害得出摘除这三种腺体的必要性,最后文章中还提到了如何处理这些腺体的一些方法供同行商榷,为中国的食品安全奉献出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96.
因工作需要,笔者不久前去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工业园区一家在建的建材加工企业检验一台正在安装的1t/h新锅炉时,发现该锅炉是不符合国家有关锅炉规范的不合格品.该锅炉是由内地某省一家锅炉厂制造的,由所属地区特种设备检验所进行制造监检,安装单位也是该锅炉厂.锅炉型号为LSG1-0.7-AⅡ,是立式横水管固定炉排蒸汽锅炉. 我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检查: 一是制造、安装资料的审核.安装单位负责人来新疆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申请安装报检时,我们审阅了锅炉制造资料和安装相关手续,都齐全,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有九亿多农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2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一直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出版"三农"图书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承担着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引导农民致富、促进农业发展等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98.
在党和国家贯彻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青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又性质和方向.应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9.
100.
新中国成立后,和田地区社会经济面貌的改善,给人口增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田地区人口从过去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转入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新局面。这标志着和田地区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根据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和田地区建国以来的人口发展情况及人口快速增长原因进行分析。上述分析能够对和田地区的人口发展战略有所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