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4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1.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空间作为空间维度,就中国区域间制造业结构趋同与趋异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区域专业化与行业集中度两个视点切入对两大三角洲制造业同构与异构变化的分析揭示,目前两大三角洲的制造业结构已经走出了以往趋同阴影而朝着趋异演进;纵向比较考察揭示,1980年代以来两大三角洲制造业结构的趋同、趋异演进,大体上经历了由趋异而趋同再到趋异的三阶段路径,三个阶段的分野先后显现于1990年代初期和新旧世纪交替年份。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两大三角洲制造业结构的上述三阶段演进,大体上与这两大地区之区域经济"二重开放"路径模式差异变化阶段相吻合;实证检验在很大程度上也证明,在两个三角洲制造业结构演进与其各自的区域经济"二重开放"之间,的确存在明确而肯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动下,正逐步稳定的向前发展.珠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进程,也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市场一体化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模型模拟显示,在对外开放先行的前提下,由相对分割的国内市场向高度一体化国内市场的转变,会先强化对外开放促成的制造业区域集聚模式,而后导致这一集聚模式被打破.无论是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的纵向考察还是实证检验,均表明目前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制造业区域集聚效应,迄今尚未产生理论模型推断的倒U形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从行业异质性角度切入,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城市生产率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通过自身来对城市生产率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他有着上下游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关联的其他行业生产率影响,来对城市总体生产率产生影响。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六个细分行业的集聚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这显然与各子行业的特性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相关性问题普遍受到重视,目前中外会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对此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本文拟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涵义入手,讨论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并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在披露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一、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涵义(一)会计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国企业之间的联系,这也促使一种新的交易形式的出现——国际贸易,随着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演绎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国际贸易可以将国内企业有竞争力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创汇或是将国内稀缺的产品引进到国内满足国内需求,平衡全球产品总量的动态平衡,因此国际贸易的发展引起各国的注意,但是因为国际贸易与国内交易相比不仅在交易环节上繁琐而且交易环境更是复杂,各种因素导致国际贸易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风险.本文从国际贸易风险的类型入手,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结合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我国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萃 《环境经济》2023,(6):60-61
中国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整体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40%,既是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也是能耗大户,是绿色减碳的关键领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房地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对居住环境、品质提出了更多诉求。因此,在绿色发展与健康生活的双重需求之下,向绿色低碳和健康居住模式转型是地产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萃  王佰芳 《财贸经济》2023,(11):122-136
现有关于创新合作网络与城市创新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一国内部的城市间创新合作网络,较少关注国际创新合作网络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更鲜有文献将国内创新合作网络与国际创新合作网络放在同一个研究框架下。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研究了国内国际创新合作网络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这两种创新合作网络都能够促进城市创新,但尚未形成互补性的协同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内创新合作网络对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而国际创新合作网络对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突出。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国内创新合作网络通过技术领域集约边际和技术领域扩展边际两大渠道影响城市创新,而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主要通过技术领域集约边际影响城市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