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水利工程   1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长江口水质空间分布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长江口133 km空间范围内9处河段水体样品的现状水质状况.从影响因素看,影响长江口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水体总氮(TN)含量和重金属Hg含量,其中TN超标严重,9测点均值达到1.94 mg/L,接近Ⅴ类水质标准上限值2.00 mg/L,水体富营养化趋势严重;Hg超标也较严重,9测点均值达到0.12 μg/L,超过Ⅲ类水质Hg含量限值.从空间分布看,吴淞口水体水质最差,其TN、TP和重金属As、Pb、Cr含量均为9处采样点中最高,且TN、TP含量严重超标,吴淞口水体是长江口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使用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长江口水体进行整体评价,结果显示长江口水质现状较差,为Ⅳ到Ⅴ类之间.  相似文献   
42.
43.
典型山区小流域河床结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了长江上游支流吊噶河作为典型小流域,通过详尽的实地现场考察,对吊噶河流域中河床结构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河床演变过程中水流与河床结构相互适应与调整,不断趋向于平衡状态。河床结构越强的河段,消耗水流能量越大,从而接近平衡时能维持的坡降也往往越大。如果河段中坡降过大而河床结构没有充分发育,则河段因此处于不平衡状态,床面将受到冲刷。历史上经历剧烈下切作用的河段如V型深沟段,常常因发育较强的河床结构,维持住了高坡降,从而形成山区河流纵剖面上常见的台阶状突起。  相似文献   
44.
针对山区河流中自然形成的阶梯-深潭系统消能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归纳总结阶梯-深潭系统及台阶式溢洪道已有消能研究成果,从总流能量守恒方程出发,分析阶梯-深潭系统消能机理及消能率影响因素。认为台阶式溢洪道与阶梯-深潭系统的消能方式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研究表明,在不同流量情况下,阶梯-深潭系统消能方式有显著区别,消能率存在较大差异;阶梯-深潭系统消能率的影响因素有坡降、糙率、粒径、阶梯高度和上游来流量,其中阶梯高度、坡降、糙率和粒径与消能率成正比,上游来流量与消能率成反比。认为阶梯-深潭系统消能的进一步研究需要结合大量野外调查数据,研究阶梯-深潭系统的几何特征,测量阶梯-深潭系统流场,进而得到水流能量的传递和耗散规律。  相似文献   
45.
黄河干流沿程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数据,结合流域内长系列年降水量资料,探讨黄河干流沿程水沙的历史变化情况。通过对17个雨量站长系列降水量资料的分析,认为气候不是黄河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黄河年径流量沿程降低,而且愈往下游降低的幅度愈大,这主要是引水量增加和水土保持措施引起的;中下游沙量明显降低,降低的幅度沿程增加,这主要是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建设及其对水沙量的调节、上游引水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和水库运行方式的改变引起了沙量的突变。分析还表明,黄河利津站年水沙量自20世纪50年代的474亿m3和14亿t大幅度减少至2000年以来6年的平均值132亿m3和1.5亿t,给黄河口的演变带来很大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6.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在近150年来淤积、泛滥、改道过程中形成的.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的演变产生着愈来愈强烈的影响.由于水少沙多,入海河道单一但十分不稳定,过去150年里发生了11次较大的改道.为了开发油田、修建基础设施和发展城市,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河道的工程措施,这对于三角洲的演变和造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海河水系诸河流都变成了季节性河流,仅在发生大洪水时有径流入海.由于海河入海河口数与水沙比不适应,潮流海浪将泥沙输入河口淤积,造成这些人工河口的严重萎缩.人类活动要维持生态平衡,避免过度开采水资源,不要使黄河变成海河样的季节性河流.  相似文献   
47.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在近150年来淤积、泛滥、改道过程中形成的。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的演变产生着愈来愈强烈的影响。由于水少沙多,入海河道单一但十分不稳定,过去150年里发生了11次较大的改道。为了开发油田、修建基础设施和发展城市,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河道的工程措施,这对于三角洲的演变和造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海河水系诸河流都变成了季节性河流,仅在发生大洪水时有径流入海。由于海河入海河口数与水沙比不适应,潮流海浪将泥沙输入河口淤积,造成这些人工河口的严重萎缩。人类活动要维持生态平衡,避免过度开采水资源,不要使黄河变成海河样的季节性河流。  相似文献   
48.
通过一维形态动力模型分析水沙沿程变化对河流形态平衡的影响,从而得出黄河下游长期大量引水将引起河床纵剖面逐渐凸起抬高的结论。河流沿程输沙能力减弱使得大量泥沙沉淀淤积,将形成与其他河流相反的河流纵剖面。由于高输沙率以及由此导致的形态时标的相对缩短,因此其发展将在很长时间里值得注意。分析是基于恒定流状态下一维模型的形态平衡,其中运用了大量重要的假设、简化,许多问题、结论都有待于继续分析研究。首先,所用的一维模型是否适用于黄河下游特别是河南段,此段河面较宽,形态发展远远突破了一维模型的范围,对于较细的高含沙水流,输沙率是否只与局部流速有关也是一个问题。然而早期研究证明,对于如此复杂的河流,基于输沙能力观点建立的一维形态动力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大范围的形态发展;其次,分析中运用的恒定流量与流量季节性变化非常大的黄河极不相符。事实上,个别流量不能充分决定河流的一维形态平衡,然而在分析类似于引水等人类活动对于其他许多河流形态发展的影响时,已经证明基于这种简化的分析还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49.
人类活动对典型三角洲演变的影响--Ⅱ黄河和海河三角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兆印  程东升  刘成 《泥沙研究》2006,25(1):76-80,F0003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在近150年来淤积、泛滥、改道过程中建造起来的。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的演变产生着愈来愈强烈的影响。在这片新生的土地卜已经发展起了油田和现代化的新兴城市。由于水少沙多,人海河道单一但十分不稳定。过去150年里发生了11次较大的改道。为了开发油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河道的工程措施,这对于三角洲的演变和造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海河水系诸河流都变成了季节性河流,仅在发生大洪水时有径流人海。为了防洪开挖了十几个人海河口。分析证明河流自然维持的人海河口数目与水沙比成正比。由于海河人海河口数与水沙比不适应,潮流海浪将泥沙输入河口淤积。造成这些人工河口的严重萎缩。疏浚解决河口淤积问题只治标。在渤海湾诸河口修建长双导堤切断高含沙浑浊带,可以控制泥沙进入河口淤积,并且最终将渤海湾沿岸高含沙带变成陆地。  相似文献   
50.
山区河流阶梯-深潭的发育及其稳定河床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区河流的河床经常呈现阶梯-深潭地貌。本文对阶梯-深潭的发育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阶梯-深潭系统的发育是冲积河道适应水流条件在垂向进行自动调整的结果。对河床床面结构随水流强度改变而变化的研究证明阶梯-深潭增大水流阻力,使不同粒径的床沙承受不同的剪切力,因而对稳定河床有着显著的作用。文章还根据对水流剪切力和泥沙起动拖曳力的对比验证了这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