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业经济   6篇
水利工程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针对当前水环境改善后评估缺失的局面,以广州市河流水环境改善为案例,采用公众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了公众对水环境改善的意见、想法以及支付意愿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海珠区公众对水环境改善工作总体上是支持的,他们愿意从行动上、资金上提供支持,通过调查发现,每户每月的支付意愿为 12 元,该结果将有助于明晰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并有助于量化评估水环境改善的效益。本文还将公众背景信息与水环境改善支付意愿进行了相关分析,获得了影响公众支付意愿的主要社会因子是年龄、受教育年数、家庭月收入和家庭工作人口占比,居住地距河边的距离影响因子最小。  相似文献   
22.
根据鱼类洄游、产卵和越冬等生命周期中的水环境状况、水文情势、水动力特性及地形特征等要素将影响鱼类栖息地的若干指标分成水质指标、水文学指标、水力学指标及河流地形指标。并通过分析各项指标的生态学意义,筛选出其中若干与鱼类生活、繁殖相关的评价指标。最终建立了包含目标层、要素层、特征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的鱼类栖息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保护鱼类栖息地为目标,包含4类要素、13类特征共46项指标,可为河流栖息地评价及鱼类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3.
采用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小浪底水库排沙期间下游河流出现鱼类死亡现象的原因。2010年度小浪底水库排沙期间,下游出现了高含沙水流过程,伴随出现了鱼类死亡现象,调查发现受影响鱼类有5目5科11种。水库排沙期间的含沙量、溶解氧变化过程的现场调查及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排沙时细颗粒泥沙含量较高,堵塞和损坏鱼鳃是导致鱼类死亡的原因之一。当含沙量大于80 kg/m3时,水体溶解氧下降至鱼类生存所需下限2mg/L以下,鱼类在短时间内缺氧而死亡;当含沙量低于60kg/m3时,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及相关人员经验判断水库下游河道内不会出现鱼类死亡漂移现象。水库排沙期间,下游河道水体的含沙量与溶解氧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即河道水体的溶解氧浓度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减少,可通过控制出库含沙量及其持续时间减轻对鱼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在收集了青铜峡引黄灌区5个气象站最近5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应用1998年FAO修正彭曼-蒙特斯公式,计算出各站逐年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在阐述灰关联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灰关联分析理论计算出各站各气象因子与ET0的灰色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各气象因子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都比较大,尤其是日照时数、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风速对各站的影响相对较大,而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对各站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相似文献   
25.
太浦河是黄浦江上游重要水源地之一,水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调查分析了太浦河水质、浮游生物、水生植物沿程分布特征,并结合岸边土地利用对河段进行了水生态分区,针对性地提出了水生态环境改善措施,为太浦河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因受周边湖荡水质影响,太浦河TP、TN超标较为严重;浮游生物特征显示河段处于中等以上污染程度,存在富营养化现象;调查数据及岸边带土地利用均呈现分区特点。河道滨岸带工业和城镇生活点源排放、湖荡支流带入和航运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除流域内陆上环境综合治理外,可考虑清理沿岸排污企业、严格控制周边污染物排放、恢复岸边植被隔离带、保护及重建水生植物群落等综合措施来改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6.
城市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环境要素,在社会学方面又是面向公众开放的空间。在城市河流景观建设中要满足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功能需求,同时也需准确地表达本土文化。本文基于广义水文化的概念,对城市河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山东龙口绛水河城区段的景观建设为例,在总体规划、防洪与治污处理、广场布置、雕塑小品以及桥梁改造等方面展示了传统水文化的发展和现代水文化的建立思路,使得河流景观主题风格鲜明、文化气息浓厚,在维护河流健康、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将有力地促进龙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7.
《合同节水管理技术通则》(GB/T 37149—2017)、《项目节水量计算导则》(GB/T 37148—2017)和《项目节水评估技术导则》(GB/T 37147—2017)3项合同节水管理国家标准已编制完成并即将颁布,将为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规范化实施提供技术支撑。针对上述标准制定的背景、标准主要内容及标准实施的意义进行解析,可为准确把握标准内涵及正确使用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我国节水管理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较为薄弱。节能与节水同样具有显著公益性和外部性,其财税金融政策经验可供节水领域借鉴。从政策手段、支持目标和实施效果等政策要素角度,对比分析我国节水与节能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存在的差距。在政策手段上,支持节水的财政、税收、贷款、基金、债券等政策工具尚未得到系统应用,上市融资、保险、证券等金融手段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政策目标上,对节水灌溉设施运行维护、节水技术与产品研发及推广、节水示范等支持较弱。在政策效果上,节水行业发展规模和效率水平都明显落后于节能行业。基于政策要素对比,将所需完善的政策手段和支持目标进行组合,得到需要创新实施的10项节水财税金融政策模式。  相似文献   
29.
小浪底水库排沙对下游鱼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小浪底水库排沙期间下游河流出现鱼类死亡现象的原因。2010年度小浪底水库排沙期间,下游出现了高含沙水流过程,伴随出现了鱼类死亡现象,调查发现受影响鱼类有5目5科11种。水库排沙期间的含沙量、溶解氧变化过程的现场调查及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排沙时细颗粒泥沙含量较高,堵塞和损坏鱼鳃是导致鱼类死亡的原因之一。当含沙量大于80kg/m3时,水体溶解氧下降至鱼类生存所需下限2mg/L以下,鱼类在短时间内缺氧而死亡;当含沙量低于60kg/m3时,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及相关人员经验判断水库下游河道内不会出现鱼类死亡漂移现象。水库排沙期间,下游河道水体的含沙量与溶解氧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即河道水体的溶解氧浓度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减少,可通过控制出库含沙量及其持续时间减轻水库排沙对鱼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提出并证明了内陆湖泊水盐均衡定律,即在一定条件下,湖泊经过长期演化之后,入、蓄水矿化比与损、补水量之比的代数和将收敛为1;分析了不同初始条件下内陆湖水盐演化方式,结合水箱模型试验,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内陆湖水盐均衡定律的存在性;所提出的定律不含任何经验常数,有助于估算潜排流量和矿化度,可根据条件变化预测内陆湖的长期水盐演变趋势,也可用于按照生态需求对湖泊矿化度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