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经济   1篇
水利工程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从分析我国暴雨和江河洪水的特征出发,说明洪水有其形成、发展、变迁的自身规律,并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提出了今后防洪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在解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按照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的要求,阐述了在新阶段水利工作中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从科学划定水资源管控分区、实现高水平水资源供需平衡、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完善流域区域管控制度体系和健全动态监测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落实举措,以期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水利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3.
立足新发展阶段,国家对水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针对现代水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文章在分析总结总体战略与基本策略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从现代水网的基本特征、基本理念、基本步骤、基本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区域现代水网建设的总体战略,并从防洪减灾、供水保障、生态保护、文化景观、水网智慧化、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区域现代水网建设的关键技术,可为新时期水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围绕构建国家水网体系面临的新要求、新方向、新任务、新挑战和新需求,按照"是什么、差什么、为什么、抓什么、靠什么"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国家水网体系内涵特征、存在差距及问题原因,明确了构建国家水网体系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对于确定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形成全国大水网、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农业干旱灾害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干旱综合表征指数来计算干旱频率,利用AquaCrop模型定量评估一定抗旱能力下的因旱作物损失,据此构建干旱频率-抗旱能力-旱灾损失之间的关系,用于定量评估旱灾风险。对南盘江上游西桥水文站以上区域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现状抗旱能力水平下,区内陆良县属于干旱易发区;当遭遇相同程度干旱时,陆良县与沾益县、麒麟区相比,其因旱作物损失率相对较大,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在现状抗旱能力水平下,研究区域遭遇百年一遇大旱时,其因旱作物损失率在1520%之间。  相似文献   
16.
17.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探讨了在我国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的必要性;从制度设计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需要,讨论了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构建的主要内容;结合目前全国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情况,探讨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的原则、依据、方法和技术流程;针对目前我国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设与控制指标分配工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水利管理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围绕水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系统研究.从顶层谋划、技术规则设计、基础工作、技术核算工作、监管工作5个方面总结提出了水利管理技术工作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建立基础台账、制定技术规则、完善技术标准、提出治理方案、创新管理机制5个主要任务,为新时期水利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我国现状抗旱应急供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干旱时期的最低需水要求,指出我国抗旱应急(备用)水源能力建设战略目标。在分析我国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类型的基础上,针对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六大片的特点,提出我国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布局建议,以全面提升我国综合抗旱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20.
黄河区用水指标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区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黄河是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合理、高效用水对于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和持续利用黄河水资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成果,选择常用的用水指标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区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仍然还比较低;流域内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不平衡;农业用水指标偏高,既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下垫面因素有关,也与该区较为普遍的粗放灌溉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