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22.
通航隧洞是解决高山峡谷条件下通航建筑物布置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其断面尺度设计受到多因素的制约。基于设计通过能力和船舶临界航速,建立了大型通航隧洞断面尺度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该模型以通航隧洞断面系数和隧洞宽度为目标函数,以设计通过能力和船舶临界航速为约束条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并给出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将提出的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应用到构皮滩通航隧洞断面尺度分析中,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24.
世界上已建成水头大于20m的单级船闸27座。其中以美国约翰德船闸设计水头最高,达34.5m。三峡船闸是三峡工程三大主要建筑物之一,按双线连续5级设计,总水头113m,级间水头45.2m,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为5000万t。从规模与设计水头讲远较上述工程为大。加上三峡船闸需适应的上游水位变幅大,江水含沙,坝址复杂的河势和陆上地形地质条件,使船闸工程的总体设计、工程的长期使用、船闸输水技术、船闸结构、船闸工作闸门及启闭机、船闸运行监控等的技术难度,大大超过了世界各国已建的船闸水平。 相似文献
25.
2003年三峡工程将全面完成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实现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三峡水利枢纽开始部分运行,永久通航建筑物投入使用,三峡工程开始初步发挥效益。为了让广大关心三峡工程的读者了解三峡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解决的关键难题,对工程了解更深入,从本期开始,设专栏对相关问题作较通俗的介绍。 相似文献
26.
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0 200 MW,是世界上少有的巨型水电站及特高拱坝。2003年开始预可行性研究,历经11年艰苦高强度的勘察设计研究,完成了工程开发方案及坝址选择,结合成昆铁路扩能改造,论证确定了由原950 m适当提高至975 m的正常蓄水位方案。根据坝址峡谷区地形地质条件,比较确定了最大坝高270 m混凝土双曲拱坝、两岸各布置6台850 MW水轮发电机组地下电站、左岸边布置3条泄洪洞的枢纽总体布置格局,完成了枢纽建筑物设计,并解决了枢纽工程设计中的多个重大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7.
正湖北水电开发从1956年起步,迄今已走过近60年,在全省大小1 100多条河流上,分布大、中、小型电站1 700多座,其中不仅包括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电站、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世界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水布垭电站等,也包括世界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 相似文献
28.
地下核电站将反应堆等涉核建筑物布置于稳定的山体中,在厂址选择时必须评价极端严重事故工况下可能的地下水污染对外界环境的影响。结合地下核电站洞室群赋存岩体特征,提出采用以三维渗透系数张量表示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模拟裂隙岩体渗流特性,建立"隐含断层"渗流模型,求解洞室群三维渗流场。并以该渗流场为基础,进行核素运移计算。对某初选的地下核电站厂址进行模拟计算表明:在渗控措施作用下,地下洞室群工程区处于"疏干"状态;即使在严重事故工况下,向反应堆洞室内注入冷却水后,洞室内外渗流场不连通,核素不会随消防水渗入外界。 相似文献
29.
三峡工程永久通航建筑物布置在枢纽左岸,由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和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组成,设计总水头113m。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和单线一级升船均为上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通航的。根据三峡工程通航建筑物需克服的水头巨大、通航设计标准要求高等特点,设计中重点对通航建筑物上,下游引航道泥沙淤积及通航水流条件,输水系统阀门水力学、船闸高边坡岩体稳定变形及衬砌式船闸结构等关键性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30.
穿黄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的关键工程,工程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还需面对河床游动、深度冲淤、砂土地震液化、软土震陷、隧洞渗漏、围土稳定、压力输水安全与长期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技术难度高。为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将《复杂地质条件下穿黄隧洞工程关键技术》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的一个课题。通过对工程总体布置优化和多项专题研究,包括按1:1比尺建立洞顶埋深30余米的隧洞仿真试验模型,较真实地模拟外部水土环境和内水压力等工况条件,经过试验研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推动了有关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