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4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68篇 |
工业经济 | 50篇 |
计划管理 | 173篇 |
经济学 | 159篇 |
综合类 | 194篇 |
运输经济 | 11篇 |
旅游经济 | 4篇 |
贸易经济 | 112篇 |
农业经济 | 54篇 |
经济概况 | 68篇 |
水利工程 | 3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89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94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和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以及地区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态保护成本(或效益)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依据"公平、公开、公正"和"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提出了水源区生态补偿概念;从生态补偿主客体的划分,补偿标准,补偿模式与补偿方式,补偿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为建立和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对小浪底水库2000-2006年的运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自1999年10月至2006年10月,小浪底水库库区累计淤积量为21.27亿m3,其中干流淤积量为18.01亿m3,支流淤积量为3.26亿m3,利津以上河段累计冲刷泥沙13.23亿t,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已由2002年汛前的1 800 m3/s增大至3 500 m3/s左右;②2002-2006年,水库实施了5次调水调沙,均实现了下游主槽的全线冲刷;③经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联合调度,有效削减了洪峰流量,减小了下游河道发生漫滩洪水的几率,减轻了滩区群众淹没损失;④小浪底水库的合理调度不仅确保了特枯水年黄河下游不断流,改善了下游河道生态环境,而且多次为外流域供水;⑤1999-2006年,小浪底水电站累计发电量为255.92亿kW·h. 相似文献
103.
安云初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27-30
网络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也影响和改变着人类政治生活的范式和政治参与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与传统政治参与相区别的诸多特点。新的政治参与主体、多元的政治信息来源、多发的政治参与触发点、复杂的参与动因、新的作用机制,使得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不仅获得了全新的参与手段和工具,而且以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作用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04.
小北干流有坝放淤引水时机及规模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龙门断面近20年的实测水文、泥沙及龙门-潼关河段的冲淤量资料,分析研究小北干流有坝放淤的引水引沙条件、引水时机及引水规模。研究成果表明:当龙门断面流量大于400m^3/s、含沙量大于40kg/m^3、泥沙中值粒径大于0.025mm时,开始引水,淤区引粗泥沙较多。根据设计的来水来沙条件,满足上述引水引沙条件,并考虑引水闸规模投资等,确定引水规模为800m^3/s,则年平均引沙量为1.22亿t,粗、中、细沙的引沙量分别为0.27亿、0.35亿、0.60亿t。 相似文献
105.
基槽回淤对沉管隧道平顺度影响较大,对其防水性能产生威胁。为研究两河交汇处沉管隧道基槽的回淤特性,依托如意坊沉管隧道,构建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实际监测值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进而揭示内河交汇处沉管隧道基槽回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中河流流速与实际监测数据误差较小,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内河交汇处基槽淤积厚度整体呈中间大两端小、上游大下游小的规律;回淤分布受空间影响较大,基槽底脚淤积显著,且坡顶淤积厚度显著小于坡底;回淤量随时间的延长其敏感性逐渐下降;基槽开挖后,回淤均值为10 cm,将影响沉管隧道的施作,现场须采取清淤措施进行处置。研究成果为两河交汇处沉管隧道基槽回淤分析与治理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6.
稀缺背景下相邻区域用水关系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关联特征,厘清地区间内部用水关系并揭露其用水空间联动格局,能为优化区域水资源协同治理政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根据淮河生态经济带28个城市2005-2018年的相关用水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刻画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间用水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转移特征,并使用二次指派程序(QAP)方法揭示了其用水空间关联网络构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间用水关联关系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网络结构,网络密度在样本考察期内轻微减小,但整体网络结构稳定,宿州、周口、徐州、蚌埠4个城市位于用水空间关联网络的核心地位,主导着网络中水资源的流动;块模型分析表明,用水空间关联网络可划分为经纪人、双向溢出、主受益、净收益4个板块,板块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链条状的趋势;地理位置临近性、人均水资源量以及城镇化率是用水空间关联网络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提升区域间水资源交换效率,缓解缺水地区水资源困境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110.
变电站的电磁环境主要包括正常运行时的电磁场和暂态空问电磁场以及短路、雷电流和开关操作时产生的电磁暂态对二次系统的干扰,而二次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对变电站的运行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文章主要研究的是雷击变电站通过引下线进入地网后,通过接地体在二次电缆上产生耦合和干扰,用ATP- EMTP计算出地网对电缆的感应过电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