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5篇 |
免费 | 55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49篇 |
工业经济 | 42篇 |
计划管理 | 138篇 |
经济学 | 119篇 |
综合类 | 93篇 |
运输经济 | 7篇 |
旅游经济 | 3篇 |
贸易经济 | 65篇 |
农业经济 | 44篇 |
经济概况 | 53篇 |
水利工程 | 2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为明确桩长对静压沉桩全过程中桩与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的机理,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在中密实砂土中以2倍桩径为间距沉入双桩,研究了桩长对端阻力、卸除顶压后的桩周土压力以及双桩承载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入过程中先沉桩和后沉桩的压入端阻力均随沉桩深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大,当桩长(沉桩完成后沉入的总长度)为600 mm时,后沉桩仅比先沉桩的端阻力高0.2%左右,即此深度处2根桩的压桩端阻力基本达到极值;后压桩沉入前先沉桩的桩周土压力为后沉桩的90%左右,而后沉桩卸除顶压后先沉桩的桩周土压力总体为后沉桩的2~3倍,且随土压力盒埋深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深度桩周土压力均随桩长增大而降低;单桩试验时桩体极限承载力略高于先沉桩极限承载力2%~5%,提高的幅度随桩长增加而降低;不考虑桩间土作用双桩系统极限承载力约为单桩试验时极限承载力的2倍。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明确桩与桩相互作用机理和改善双桩承载力特性等均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862.
在条分法和极限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将土体的抗剪强度与临界滑动面的倾角联系起来,建立临界公式。利用这一公式分析任意一点临界滑面的倾角随上覆压力变化的规律,验证了当斜坡体厚度小于一极限值时,坡面倾角在0~90°范围内斜坡都不会剪切破坏。另外,在此公式的基础上,建立2个思路,分别对2个滑坡案例的失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监测资料一致,由此得出了2种方法下剩余下滑力的计算方法。在第2个案例中,分析了推力对斜坡临界状态的影响,并给出了计算公式。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对滑动面上的逐点进行了分析,能给出逐点的稳定状态,但是在计算上仍需改进和探讨。该种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与临界滑动面倾角即将力学性质与几何形态联系起来进行的分析方法,可为评价坡体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63.
绞吸挖泥船是水利工程疏浚施工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类工程船舶,安装在船上的工况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记录船体的疏浚作业状态,但是所获得的实时监测数据并不能直接提供船体疏浚作业平稳度的关键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施工循环的绞吸挖泥船疏浚作业平稳度分析评价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施工监测参数作为绞吸挖泥船疏浚作业平稳度分析指标,然后在预定义的施工循环内对平稳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挖泥船在整个施工期间的疏浚作业平稳度变化情况,以及每个施工循环内的疏浚作业平稳度值。据所得的疏浚作业平稳度,能够判断挖泥船操作人员的疏浚作业平稳度优劣,并直观评价其相应的疏浚产量,为绞吸挖泥船的疏浚作业提供有效指导。同时,通过与传统的疏浚作业平稳度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可见,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定量地反映绞吸挖泥船在整个施工期间和每个施工循环中的平稳度变化情况,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64.
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导致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回顾了模型研究进展,总结了通过调整景观格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65.
"河长制"这一创新政策试图通过河长之间的沟通协调来有效实现水污染治理目标,但该政策能否有效解决因流域治理的跨域特征而导致的碎片化管辖和协同治理困境,现有文献对此尚未予以关注。文章首先利用博弈模型和逻辑推演阐释了碎片化治理本身对水污染治理及对河长制政策实施效果的潜在影响,进而基于2007-2018年中国七大流域覆盖的干流县域数据,结合中国生态环境部实施的国家重点监控点的水质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的流域治理中确实存在明显的碎片化问题,且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地区,原因在于中上游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占优策略为被动等待,而下游地区主要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占优策略为主动治理,导致下游监管较强、中上游监管较弱而出现污染产业"逆流而上"的现象。同时,河长制能产生水污染治理改善的效果,但尚未解决跨区域协同治理困境,这也正是目前实施的河长制政策的主要局限,亟需后续推行过程中的进一步完善。文章揭示了河长制治理过程中的跨区域碎片化导致的协同治理困境问题,并为此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有利于政府在执行过程中重点关注跨区域的协同合作治理,为政府进一步建立跨区域的河长制协同治理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66.
867.
Existing studies on partial ownership usually overlook the effects of vertically related markets. Our paper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upstream market on downstream firms' incentives to acquire partial ownership and the consequent welfare implications. In the main model, we assume that there are three firms in the downstream market, two of which may form a partial ownership arrangement. We find several results that are in contrast to those in the literature. First, the two firms will engage in partial ownership if the upstream market is an oligopoly (triopoly or duopoly). Second, partial ownership may raise total production, consumer surplus, and social welfare. This happens when the upstream market consists of a duopoly and the two firms involved in partial ownership are supplied by different suppliers. Third, the outsider, commonly known as a free rider in the literature, may become a victim of partial ownership. Our results are robust to several extensions, including a general -firm framework,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uniform pricing by upstream firms. We also provid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curvature of the demand function and the convexity of the cost function motivate firms to form partial ownershi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