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39篇
  免费   789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财政金融   5803篇
工业经济   2904篇
计划管理   7962篇
经济学   7614篇
综合类   2350篇
运输经济   259篇
旅游经济   311篇
贸易经济   4972篇
农业经济   2361篇
经济概况   6118篇
水利工程   8425篇
信息产业经济   6篇
邮电经济   103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901篇
  2020年   833篇
  2019年   686篇
  2018年   737篇
  2017年   1068篇
  2016年   863篇
  2015年   880篇
  2014年   1280篇
  2013年   2728篇
  2012年   2890篇
  2011年   4394篇
  2010年   3759篇
  2009年   2705篇
  2008年   2813篇
  2007年   2799篇
  2006年   2935篇
  2005年   2557篇
  2004年   1089篇
  2003年   904篇
  2002年   852篇
  2001年   812篇
  2000年   661篇
  1999年   665篇
  1998年   478篇
  1997年   388篇
  1996年   410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340篇
  1993年   294篇
  1992年   322篇
  1991年   303篇
  1990年   279篇
  1989年   237篇
  1988年   194篇
  1987年   193篇
  1986年   203篇
  1985年   279篇
  1984年   275篇
  1983年   229篇
  1982年   234篇
  1981年   237篇
  1980年   234篇
  1979年   220篇
  1978年   215篇
  1977年   188篇
  1976年   203篇
  1975年   195篇
  1974年   16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81.
[目的]农业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推动农业由“量”到“质”转变。文章旨在对社会网络、同伴效应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关系进行系统阐述与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以社会网络、同伴效应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主线,从农业技术采用、社会网络与农户技术采用、个体行为与同伴效应识别、同伴效应形成机制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概括和评价。[结果]目前政府和学界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用行为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大多强调农户自身特征或决策对绿色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社会网络,以及同伴效应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用所起的作用。[结论]未来应深化社会网络、同伴效应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机制的定量及动态研究;应进一步探索社会网络和同伴效应的“中国特色”;应丰富和改进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文章以中国蔬菜产业布局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蔬菜生产重心演变路径、蔬菜布局地域集中度以及蔬菜生产空间布局与水资源禀赋的拟合度,为优化我国蔬菜生产空间布局、促进农业节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995—2018年我国蔬菜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重心模型、集中度指数等方法,对蔬菜生产的区位特征进行研究,并构建蔬菜生产空间布局与水资源禀赋拟合度指标,对蔬菜生产空间布局与水资源禀赋拟合度进行分析。[结果]我国蔬菜生产重心呈现出整体上向西南方向移动的新趋势,蔬菜生产的地域集中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蔬菜空间布局与水资源禀赋的匹配度不高,导致蔬菜生产过度依赖人工灌溉,消耗甚至是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结论]遵循“以水定地”原则,提出蔬菜产业空间布局与水资源禀赋条件优化匹配的政策建议:推进大宗蔬菜生产重心“西南移”,充分利用南方水资源优势,节约北方水资源;推进耐储运蔬菜的“南菜北运”,解决北方消费市场的蔬菜供给问题;推进北方蔬菜生产“转型升级”,转型生产精细时鲜特菜和节水型蔬菜,升级采用微灌、精灌技术,保持北方蔬菜基地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983.
[目的]研究旨在立足历史与问题导向,建立一套系统性的村庄规划编制逻辑框架以提升村庄规划实用性。[方法]文章通过文献归纳法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及村庄规划的演进特征,运用演绎法构建了“本体论—认知论—方法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逻辑框架。[结果](1)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发展经历了以恢复与稳定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第一周期(1949—1978年),以高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第二周期(1978—2017年)和以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第三周期初期(2017年至今)。相应地,村庄规划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雏形建构阶段、快速完善阶段、全面建构阶段、精准实用阶段,提升“实用性”成为关键命题。(2)本体论强调培育人地和谐的空间规划价值观,认知论强调村庄规划要深化对“3个关系”以及“5个关键问题”的认知,方法论强调村庄规划要重点做好“三生空间”基本格局与发展要素优化配置。[结论]提升村庄规划的“实用性”需要规划师以乡村发展历史和问题为导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宏观历史耐心、“紧密联系实际与群众”的中观分析思维以及“精准配置与细部设计相结合”的微观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84.
[目的]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现实需求,科学客观评价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分析影响效应的空间异质性,对因地制宜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综合图示法测度结果,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分异格局,借助逐步回归、GWR模型讨论影响因素效应水平的空间异质性。[结果](1)河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显著,以中等水平为主;(2)在空间上表现为显著集聚特征,热点区和冷点区呈现“双核”分布特征;(3)年平均气温、人口密度、第一产业占比、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农用机械化总功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率7个因素为影响乡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且在不同分区上影响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文揭示了河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以中等水平为主,冷热点区均呈现“双核”的格局特征,探讨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影响因素效应的空间异质性,为因地制宜制定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分析我国沙棘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集聚特征,探索沙棘产业的时空演化规律,以期为我国沙棘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1988—2020年企查查平台沙棘企业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沙棘企业空间分布范围、空间集聚程度、企业经营内容等方面,对沙棘产业时空集聚特征及布局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 (1)1988年以来我国沙棘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但2008年以来增速明显提升,2018年涨幅最大;(2)对2010—2020年沙棘企业进行全局自相关与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沙棘企业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空间集聚程度在11年内不断加强,形成了疆北、青甘、陕晋蒙、东北蒙东四大集聚单元;(3)我国沙棘企业现有经营内容以原料种植、初级加工和沙棘销售为主,产、研、销区域分工明显,一体化水平较低,沙棘科技研发与精深加工整体较弱。结论 我国沙棘产业集聚优势显著,但也存在空间分布不均、产加销布局分散、精深加工与科技研发能力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探求江西省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规律,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文章以江西省为例,通过构建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3个维度20个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2008—2019年江西省11个市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关系及其时空演绎规律。结果 (1)时序特征上,江西省各市级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逐年稳步上升,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从2008年的的0.280 4上升为2019年的0.441 6;空间特征上,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达到高速发展水平的市级数量不断增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且东北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2)2019年江西省各市级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子系统各有短板和优势,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得分最高的分别是抚州、景德镇、抚州;得分最低的分别是萍乡、新余、鹰潭。(3)江西省各市级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耦合度处于高耦合水平阶段,耦合协调度从轻度失调阶段过渡到中度协调阶段。结论 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朝着有序方向发展,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87.
[目的]当前全球范围内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链,粮食安全系列问题由此引发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广泛关注。贸易流通不稳定的背景下,科学分析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时空特征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保障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以往研究缺乏对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的长时序时空特征分析。文章通过结合粮食生产和消费数据对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进行长时间序列研究,并探索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时空规律。[方法]基于1961—2017年全球各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波动系数、重心分析、粮食短缺指数和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全球粮食生产、消费、风险及相对风险格局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的时空规律。[结果](1)研究期间全球和中国粮食生产及消费呈显著上升趋势,疫情和蝗灾等重大突发事件会对粮食生产消费格局造成一定影响;(2)全球整体粮食安全总体从中等风险下降至低风险,中国粮食安全风险近60年持续降低,2017年处于低风险等级;(3)中国粮食资源承载力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粮食安全相对风险波动较大。[结论]世界粮食安...  相似文献   
988.
[目的]不同区域的乡村因自然禀赋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呈现出异构的变化脉络和发展态势。掌握其影响因素及时空变化情况,有益于探寻因地制宜的乡村发展对策。[方法]文章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表征乡村发展水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模型解析影响县域乡村发展要素的主导因素,分析其时序变化和影响区域分布。[结果](1)陕西省乡村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该特征随时间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各要素影响力排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靠前5个因素保持一致;(3)目前乡村发展尚未克服地形因素的阻碍,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差异可能继续影响乡村的发展,县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乡村发展差异的主要矛盾;(4)不同地区所受的主导要素不同。[结论]加强县区自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建设的投资,以及发挥乡村的能动作用并努力提升乡村劳动力质量水平,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陕西省各区域乡村发展限制条件有所差异,陕北地区应当注重人力资本的发展,加大教育投资或许是其发展之路;关中地区地区经济总体较好,应当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陕南地区利用其生物与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989.
[目的]作物遥感分类是作物面积监测的核心问题,也是进一步开展农作物长势、产量等专题监测的前提。特征选择是作物遥感分类的关键步骤之一,能够有效提高作物遥感分类精度和效率。文章使用后向消除的特征选择方法明确最优特征集的大小和内容,比较不同优选特征集的分类效果分析4种特征排序方法的优劣。[方法](1)提取河北省深州市旱地作物关键生长期(6月3日、6月27日、7月21日) RADARSAT-2数据的3类特征变量共114个。(2)比较基于不同度量方式的4种特征重要性排序方法,根据特征排序结果采用后向消除方法逐步简化特征变量,确定最优特征个数,得到优选特征集。(3)比较不同优选特征集在随机森林方法下的分类效果。[结果]特征排序方法中极限树的效果最好。使用极限树算法优选的特征集参与随机森林分类,能用最少的特征(11个),达到最高的精度(92.63%)。并且与全部特征(114个)的分类结果相比,总体精度只下降了1.78%。[结论]后向消除特征选择优选出的特征集能够明确最优特征个数,能够在保障分类精度的同时有效提升分类效率,优选出的特征集可为同种种植结构下的旱地作物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0.
目的 在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道路进程中,识别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并从农户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视角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文章合并使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造衡量农户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相对剥夺指数,采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从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视角考察其作用机制。结果 (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减缓农户的相对收入剥夺程度,进而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上升1%,农户相对收入剥夺水平下降7.87%,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可信;(2)生计资源多元化是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机制,数字普惠金融缩差效应的11.85%可由该作用渠道来解释;(3)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缩减效应也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男性户主和45岁以下户主的农户、非农就业占比高和兼业化程度大的农户获得的数字普惠金融缩差“红利”更大。结论 作为新型金融供给方式,政府应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数字金融政策,鼓励农户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多渠道应对风险提高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助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