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98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469篇 |
工业经济 | 184篇 |
计划管理 | 728篇 |
经济学 | 451篇 |
综合类 | 261篇 |
运输经济 | 36篇 |
旅游经济 | 13篇 |
贸易经济 | 604篇 |
农业经济 | 318篇 |
经济概况 | 442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4篇 |
邮电经济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235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179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201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208篇 |
2007年 | 175篇 |
2006年 | 173篇 |
2005年 | 180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169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11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分割型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弱健康人力资本的交互累积效应、健康服务支出的沉没成本效应、伦理价值观的惯性约束效应、农民工主体的弱健康服务诉求及信息传递障碍的制约,使我国农民工健康服务供给明显不足,难以形成一个完善的农民工健康服务体系。因此应当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中心、企业广泛参与的农民工健康服务体系的"三位一体"模式,并设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制度保障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32.
33.
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监管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指的是企业中各个分支单位不再独立设置账户核算的情况,改为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进行会计业务核算的核算方式。会计集中核算具有很多重要的优点,但实践也证明,这种集中核算制度并不能够完全杜绝财务违规操作的发生。因此,企业应重点讨论集中核算后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意见,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4.
蒋氛围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90-91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成品油消费市场竞争程度日趋激烈,成品油销售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困境和风险也日趋加剧.在这种经营环境下,通过研究阿米巴经营会计这一管理会计工具在加油站的落地实施来促使加油站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升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经营业绩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阿米巴经营模式和阿米巴经营会计的概念进行界定,反映... 相似文献
35.
在对室内装修面积解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室内装修面积自生成系统计算的依据和系统的运行过程,对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数据库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同时,总结了室内装修面积自生成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6.
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视角看.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还存在忽视资源环境的禀赋性、忽视产业结构性污染、忽视产业内部结构层次提升、忽视产业结构体系的完整性等不足之处。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坚持循环经济理念,要求构建新型产业结构系统,促进产业机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基于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途径主要有积极发展地区资源特色产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克服结构性污染: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促进节能降耗和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完善产业结构体系等。 相似文献
3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女性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如今,女性在当今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女性在就业和自身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看待,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成为我们应该共同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38.
应收账款是赊销的产物,赊销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但另一方面延迟了企业的现金收回时间,增加了账款的催收费用,甚至有坏账损失的风险。本文从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和日常管理方法等方面,浅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