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刘莉琼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文章通过对部分《参考消息》新闻标题翻译中不足之处的分析,指出新闻标题的翻译不仅是将标题由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且所译出之标题同样必须具备新闻标题的特点,统领全文和吸引读者。为此,我们在翻译新闻标题时,必须有全局观念,将标题与报道的内容有机结合,使其精确反映报道的内容;同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标题译文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参考消息》2007年8月6日新闻聚焦第三版头条《财政部11.5亿元补贴母猪保险——能繁母猪每头保额1000元,保费60元,养殖户仅负担12元》,这个消息很有意思。最近猪肉上涨,源头是猪少,猪少的 相似文献
5.
6.
1987年.《参考消息》一则关于典当知识的小消息,引起了成都一位丝网公司老板的重视.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是不是对典当的复出有了松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向当时的地方体改委打了一份关于成立典当行的报告,几经周折,最终得以批复.自此.这一退出历史舞台30多年的行业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接下来的1992年,在北京.随着金保、阜昌两家老字号典当行的获准开业.北京典当行业开始了艰难的“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7.
一份有着70余年历史的老报,印刷品质不佳、又没有什么彩色图片,《参考消息》何以在竞争日益激烈国内报业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取得今天即叫好又叫座的骄人业绩,相信这对不少关注这份报纸的人来说都是一个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8.
9.
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曾被毛泽东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色中华社、红中通讯社或红中社)在江西瑞金成立之时。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下旬,报刊媒体的两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一是发表在2006年1月24日《参考消息》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民族企业能否担当振兴国家重任”;二是2006年2月3日《参考消息》报道的分析文章.题目是“美视中印为新竞争对手”。这两则消息都对中国经济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