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5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29篇
经济学   27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2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4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妥善处理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两年出现了一种说法,说我国贫富差别的急剧扩大,主要是因为太强调效率,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缘故,因为市场化改革太强调效率,以致平等受损。我对这种解释是很怀疑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上世纪针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平均主义倾向提出的。不过,当时就有人指出,这  相似文献   
3.
对于企业而言,和谐不是先进者无原则地迁就落后者。和谐不是放弃原则,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一种人与制度的和谐,调节人们工作关系的规则和谐。企业和谐的本质是制度化平台上的碰撞。[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5.
对新中国分配制度五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剖析了中国分配制度50年的一些典型的内容,如人民公社时期的供给制、长期存在的低工资制等弊端,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分配中平均主义与两极分化并存的社会影响,总结了我们对分配制度认识的发展与不足。历史证明,分配制度必须与生产力水平及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否则必然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彭国军 《新经济》2006,(9):72-74
两天前,公司企管人员全部加薪,最高加了一千多元,最低的也加了近两百元。全员加薪,按理说应是皆大欢喜,可很快人力资源部就感到了压力,一些员工向人力资源经理倾吐不满,因为自己加薪幅度没有别人大,薪级没有别人高。为何加薪不但没有增加员工满意度,反而还伤了一些员工呢?我想这与根植于我们国人心中的平均主义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7.
老百姓对改革红利分享越来越少我国的改革开放,确切地说,是从收入分配入手的,无论是城市改革还是农村改革,部是从对“平均主义”的克服入手的,这创造出30年来的改革红利。现在,老百姓对这种红利的分享越来越少了,这是新阶段改革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秋风 《新财经》2010,(10):36-38
改革之初,大家认定了中国经济陷入困境是因为平均主义,由此,改革方案的设计本能地倾斜到"效率"一侧。这样的改革确实带来了效率,但也导致了财富分配失衡。  相似文献   
9.
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符甚至相违背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究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家庭文化有很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土地政策改革,多否定大土地所有制来发展小土地所有制.其中的平均主义传统、多元层级复合一体土地所有制结构贯穿始终,不逾历史框架.路径依赖作用在以往的土地制度实践中比较突出,土地规模小型化、使用权私有化观念虽几经革命或改革而不能断绝.历史有力地说明了,农民意愿与制度设计之间的平衡是决定制度成败的重点,而"公平"、"平均"观念仍然是长期制约土地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