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828篇
工业经济   1025篇
计划管理   719篇
经济学   631篇
综合类   128篇
运输经济   1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873篇
农业经济   146篇
经济概况   78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1篇
邮电经济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523篇
  2009年   454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近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从1996年开始已连续10年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全国产钢3.49亿t,超过美国、日本、俄罗斯三国钢产量的总和,是名副其实的产钢大国。但是,在2005年全国生产的钢铁产品中,大约有1/4由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装备生产,其中落后炼铁能力约1亿t,落后轧钢能力约8000万t。由于大量技术落后的装备仍在生产,对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如何淘汰落后产能已成为钢铁工业当前进行结构调整的重大课题。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快淘汰进度,才能使钢铁工业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2.
据统计,2003年全球环氧氯丙烷的总产能约124.9万t,产量约92万t,其中美国产能为48.0万t,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8.4%;西欧为26.7万t,约占21.4%;东欧为10.3万t,约占8.2%;亚洲地区为39.9万t,约占31.9%。目前,世界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区  相似文献   
63.
世界石化市场复苏加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秋 《中国石化》2005,(7):25-25
据美国化学品制造商联合会(CMAI)分析,当前全球化学品、塑料和纤维等绝大多数石化产品市场全面复苏,关键产品的产能吸收期将持续到2006年后。世界烯烃、芳烃、氯碱、纤维和塑料需求市场仍在增长。由于乙烯、丙烯、芳烃、丁二烯和环氧乙烷等石化产品及其产业链需求强劲,世界石化工业在2004年加快复苏的背景下,2005年的效益进一步提升。据CMAI预测,2005~2010年间,预计全球基础化学品和塑料需求增长量平均将达约2200万吨/年,而1999~2004年增长量平均为1800万吨/年。  相似文献   
64.
今年以来,在世界新增原油产能有限,而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全球原油剩余产能进一步缩减,供需平衡异常脆弱,国际原油市场异常敏感,各种可能影响供应的突发事件和因素都可能推动油价的上涨。预计下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WTI将维持在55~60美元/桶,DTD BRENT将维持在50~55美元/桶。  相似文献   
65.
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2016年初,国家正式推进煤炭行业去产能,山西作为重要能源基地,煤炭产能变化对全国煤炭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煤炭行业作为山西的主导产业,与山西经济金融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对2016年以来山西省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实践,以及新形势下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6.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一度成为FDI的净流出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工业、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大国,由中国所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作为其重要内容的国际产能合作与历史上发达国家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在参与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国际分工格局、母国产业体系和产业地位、制造业规模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对国际产能合作的特征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政府推动和中国企业参与的国际产能合作概括为“能力建设导向的包容性产能合作”。能力建设导向的包容性产能合作在参与主体、投资领域、后果等方面都呈现出与以往国际直接投资显著不同的新特征,其合作机制包括增强自生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出口和完善产业生态建设。尽管“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长期来看能够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对于其中蕴含的风险也要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地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67.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内蒙古凭借地缘优势、人文优势正在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蒙古通过对蒙、俄输出钢铁和水泥,对促进内蒙古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利用TVP-VAR模型实证检验证实,内蒙古对蒙、俄在钢铁、水泥的产能输出,短期内对第二产业的增长影响较为显著,但中期影响减弱,长期影响不明显。因此,内蒙古应抓住机会,通过产能一体化进一步化解钢铁、水泥过剩产能,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8.
69.
改革开放30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数量的扩张。大量的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企业的组织生产,用以满足市场需求;到目前为止,工业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这标志着数量扩张的空间在减少。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明显放缓,从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进入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为提升经济质量的新阶段;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兼并重组来提高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70.
产业层面、要素层面、制度层面的新部署,构造出了"供给侧改革"的规模。本文主要从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方面入手,先分析现阶段中国经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说明供给侧在要素方面需要改革的政策建议,以便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