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0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01年1月国务院纠风办、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发出的严禁印刷、发售、购买、使用各种代币卡(券)的紧急通知后,许多媒体对贷币卡(券)问题争相报道,代币卡(券)又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其实代币卡(券)并非是个新问题,早在1998年12月,国务院纠风办就发出了第一次“禁卡令”,可不但屡禁不绝,还有愈演愈列之势,而其花样也不断翻新,社会危害面也不断扩大,禁卡问题在两年多时间后,再次引起有关高层部门的关注,绝非偶然,本仅从财务角度对代币卡(券)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成为炙手可热“香馍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
43.
我国预付式消费卡规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商业》2011,(2):10-15
在我国,预付式消费卡(以下简称“预付卡”)从其在市场上出现便颇受争议。尽管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印制、发售、购买和使用各种代币票券,然而却屡禁不止。目前,各类预付卡。诸如购物卡、储值卡、代币卡、抵用券等已充斥到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然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行预付卡已成为经营者惯常使用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44.
代币卡(券)现象的财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国务院纠风办、国 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严禁印刷、发售、购买、使用各种代币卡(券)的紧急通知,时值年终,元旦、春节将至,代币卡(券)又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其实代币卡(券)并非是个新问题,早在1998年12月,国务院纠风办就发出了第一次“禁卡令”,但不仅屡禁不绝.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其花样不断翻新,社会危害面也不断扩大,禁卡问题在两年多后,再次引起有关高层部门的关注,绝非偶然。本文仅从财务角度对代币卡(券)现象进行剖析,探讨代币卡(券)流行的弊端及其深层次原因。 一、从发售单位角…  相似文献   
45.
2001年1月国务院纠风办、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严禁印刷、发售、购买、使用各种代币卡(券)的紧急通知后,许多媒体对代币卡(券)问题争相报道,代币卡(券)又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其实代币卡(券)并非是个新问题,早在1998年12月,国务院纠风办就发出了第一次“禁卡令”,不但禁而未绝,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其而花样也不断翻新,社会危害面也不断扩大,两年后再次引起有关高层部门的关注,绝非偶然,本仅从财务角度对代币卡(券)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代币卡(券)成为“香馍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6.
邢琪 《北方金融》2023,(3):71-76
ICO是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在融资方面的新应用,因其融资速度快、融资范围广、准入门槛低等特性,受到了行业青睐,但同时也带来了系列风险。我国于2017年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决定全面禁止ICO活动,但这并不能阻止ICO走向海外继续向国内融资,风险依然存在。在数字经济浪潮下,“ICO禁令”的作用愈发微弱,与其对ICO采取“一刀切”的禁止性监管策略,不如将ICO正式纳入监管范畴,既方便防范ICO风险,也能现实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47.
由建勋 《金卡工程》2007,11(3):48-5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传统的购物券演变升级形成的电子代币卡在一些商场超市流行开来.电于代币卡的发展,给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传统的银行信贷制度安排、金融运行安全性等方面造成了极大危害,使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与监管面临许多新的风险.为此,必须围绕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创新,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根除.本文探讨了电子代币卡禁而不止的主要原因,分析了电子代币卡泛滥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与危害,提出了根治电子代币卡对金融业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8.
日本是全球率先将虚拟货币合法化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又因其国内发生了数起用户加密资产被盗事件而加大了与ICO相关立法的修改,最终形成了对ICO分类监管的进路:股权型(证券类)的ICO成为《金融商品交易法》的规制对象;而非股权型(结算类)的ICO,由于其发行的代币具有加密资产性质和支付地位,则受到《资金结算法》的规制。整体而言,日本对ICO的法律监管具有软硬法兼施,立法和执法并行,创新激励与保护投资者兼备等诸多特点,但也存在分类监管粗糙、监管科技运用与国际协作欠缺等不足。日本的经验与不足对我国金融科技监管的完善颇具启示意义。当前,面对国内如火如荼的金融科技,我国有必要去芜存菁,对之施以更多的包容性审慎监管,并适时引入监管科技手段,加强监管的国际协作,以更好实现风险防范和促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