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4篇
财政金融   2046篇
工业经济   454篇
计划管理   970篇
经济学   765篇
综合类   279篇
运输经济   29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865篇
农业经济   166篇
经济概况   671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1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76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捷 《现代企业》2003,(9):33-34
十六大的召开,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民营企业的主要形式——家族企业,也将会持续快速蓬勃地发展。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强、反应迅速等优点,对创业成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创业成功后,家族企业的普遍现象是做不大做不长.我国很多家族企业都尝试通过改革改变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
市场快讯     
  相似文献   
3.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券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国债柜台交易市场三部分。截至2002年底,债券发行总规模为9400.5亿元,其中国债5929亿元、国开行金融债2500亿元、进出口行金融债575亿元、企业债355亿元、可转换债券41.5亿元。2002年发债规模创造了历史新高。债券市场的发展,完善了证券市场结构,给经营机构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头寸调济和投资场所,也为奠定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基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债券市场自身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主要表现为:债券市场由审批制改为准入备案制,市场效率明显提高;债券市场逐步统一,记账式国债在银行间…  相似文献   
4.
5.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起步干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国内还没有正式的有关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相关件。一些企业、包括部分上市公司,出于融资的需要,就已经开始尝试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并且到国际资本市场上筹集了一部分资金。可以说,中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最初的发展与股票市场基本上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6.
7.
金融大事     
  相似文献   
8.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是衡量债券市场完善程度的指标之一。我国的国债市场扩张的同时,其流动性却相当低。这给市场的参与者带来一定的风险。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5,(42):18-20
10月11日1国际金融公司(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首开先河发行的“熊猫债券”周一在中国的债券市场首日上市交易。该公司一位管理人士说,熊猫债券的推出有助于中国投资者确定非政府债券的定价评级。  相似文献   
10.
过去十年.中国债务资本市场的发展并不能适应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如果扣除中央银行的冲销票据,国内债券市场从1997年占GDP5%增加到2006年占约27%,但是,这一市场几乎完全集中于国债或政策性银行所发行的证券,而占中国GDP近60%的迅速增长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图1)。另一方面,中国的债务资本市场无法为国内的高储蓄提供投资渠道,使大部分储蓄停留于银行存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