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61篇
  免费   576篇
  国内免费   228篇
财政金融   18430篇
工业经济   3717篇
计划管理   19836篇
经济学   18053篇
综合类   6733篇
运输经济   811篇
旅游经济   54篇
贸易经济   18760篇
农业经济   28902篇
经济概况   25812篇
信息产业经济   78篇
邮电经济   679篇
  2024年   333篇
  2023年   1292篇
  2022年   1278篇
  2021年   1666篇
  2020年   1906篇
  2019年   1614篇
  2018年   837篇
  2017年   1729篇
  2016年   2203篇
  2015年   3292篇
  2014年   8294篇
  2013年   7108篇
  2012年   8940篇
  2011年   10587篇
  2010年   10049篇
  2009年   11287篇
  2008年   11527篇
  2007年   8908篇
  2006年   8127篇
  2005年   7217篇
  2004年   6170篇
  2003年   6502篇
  2002年   4442篇
  2001年   3724篇
  2000年   3310篇
  1999年   1521篇
  1998年   1359篇
  1997年   1187篇
  1996年   854篇
  1995年   802篇
  1994年   784篇
  1993年   630篇
  1992年   516篇
  1991年   668篇
  1990年   466篇
  1989年   425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58年   2篇
  19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信用村建设是农村信用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建示范信用村是推动信用村建设向高质量、高标准、规范化发展的有益尝试。至2003年4月,澄城县已累计创建信用村51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0%,并成功创建示范信用村3个,占全县信用村总数的6%,分别为县北善化乡六甲庄村、县中雷  相似文献   
992.
993.
从“储蓄实名制”,“股票交易实名制”,到“手机实名制”,再到“看病实名制”,甚至酝酿讨论之中的“火车票实名制”、“网游实名制”……“实名制”似乎已成了透明、公开、有效管理的代名词。只是如此的“实名制”透支不知能否真成政务透明、管理有效的灵丹妙药还是只会让社会信用枯竭?  相似文献   
994.
目前财政投入已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同时还是存在着投入数量不足、投入责任主体不合理、投入效益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加大投入力度,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提高投入效益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95.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保险业改革发展问题,会议对寿险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予以高度肯定,提出了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思路。200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已超出了我国寿险业则刚起步阶段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农村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寿险业积极拓展农村保险市场,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996.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士”这个外来词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一个时髦词语,打的成为一种时尚,是财富的显示,是身份的象征,是有钱人的标志。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租车迅猛发展,游弋于各大中城市,开出租车成了一种常见的职业,乘坐出租车也不再风光,逐渐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公共交通方式。但是,在监管无力和监管真空中,各种老旧车、低档车、淘汰车,甚至报废车走街串巷,流动拉客;无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甚至地痞流氓成了出租车司机主力;抢客、宰客、拒载、漫天要价屡见不鲜。社会群众谈到出租车则爱恨交加,爱其为大家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恨其经营不规范,恨其侵害旅客权益,恨其滋乱生事。  相似文献   
997.
建设新农村与壮大县域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即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的思潮认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但是,当我国城市化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为什么反过来又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我们认为,这和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偏差是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年来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即在强调发展大中城市的重要性的同时。否认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削弱了城市化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导致城乡差别呈扩大趋势。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城乡差别不那么悬殊,“三农”问题不那么突出?这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与城乡二元结构相辅相成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冲击,农村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向城市,而有限度的渐进式改革又使得农村内部的生产要素可以重新组合,转化为工业化生产力,农业和农村工副业的结合,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998.
引导富余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社会各界也逐渐形成共识,要富裕农民。必须转移农民。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而绝非是一纸户口的改变便能让农民顺利地走出一产。笔者分析主要有三大因素制约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999.
《企业世界》2006,(8):47-48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加强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并将农村食品安全作为整治的重中之重。今年将选择14个省、直辖市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和认证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促进农业生产规范化,扩大农产品出口,启动首批10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建设。深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及农业投入品认证,力争达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5000个。  相似文献   
1000.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