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890篇
工业经济   109篇
计划管理   1892篇
经济学   642篇
综合类   357篇
运输经济   35篇
贸易经济   1107篇
农业经济   209篇
经济概况   225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435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CAS22),规定境内的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规定的第八章金融工具的减值,要求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准则规定范围内的项目进行减值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该准则引入了IFRS 9一个更具有前瞻性的基于"预期信用损失"的新减值模型,即由原来的"已发生损失"模型变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但我们必须结合实务情况,才能将新准则更好的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反映,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提出如何具体用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应收款项的减值。  相似文献   
82.
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未达标与商誉减值是当下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研究了根据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未完成情况计提的商誉减值是否充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并购标的业绩承诺完成情况可被视为并购标的未来获取现金流能力的信号,业绩承诺完成越差,计提的商誉减值越多。但无论是按照“参照公司”测算出的商誉减值预期值,还是按照业绩承诺在并购时影响商誉的幅度,基于业绩承诺未完成情况计提的商誉减值总体上是不足的。进一步地,当业绩承诺距离到期日较远、或净空值较大时,上述商誉减值不足问题更严重;证监会《第8号文》的发布和交易所的问询监管对商誉减值不足问题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进一步检验还表明,按本文方法识别出的商誉减值不足样本与事后监管方识别出的商誉减值问题样本具有高度一致性,说明本文的判断方法对商誉减值的会计实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张敬国 《新智慧》2005,(1):58-59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已经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笔认为,发生减值后,仍然应该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作为计提折旧的基础。  相似文献   
84.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及减值准备的界定和核算是其价值体现的关键环节,由于存在种种模糊认识,因此有必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相关法规、制度,了解他们的实质,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差异,以便正确判断和计算,确保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85.
一、将资产减值准备记入权益类科目的理由 1.杜绝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冲回调节损益。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是依然有项目在一定条件下是允许转回的。这个“一定条件”就加入了很多主观判断,虽然这些“一定条件”需要会计主体提供有力的证据,但是这些证据真的可靠吗?新会计准则没能杜绝会计主体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关键是将资产减值准备和损益挂钩了,笔者认为如果将这部分损益记人权益类科目,就能很好地避免这种调节利润的情况。  相似文献   
86.
刘庆志  国凤兰 《新智慧》2004,(5A):43-43
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时间的局限性分析。《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时间是: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此规定依据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87.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会计期末对发生减值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是什么?它与固定资产折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上两者如何协调?两者计入损益渠道的不同对相关会计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就上述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李刚 《新智慧》2007,(3):18-19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针对长期资产减值做出了规范。本文就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实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9.
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如果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以恢复,则减值准备应该如何冲减?是否要补提折旧?补提的折旧应如何计算?固定资产价值的恢复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应该如何计量?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并没有对此做出具体的规定。笔将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点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0.
资产减值等有关问题是目前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中急需加以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有关资产减值准则制度与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发布的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FRS11)比较,以期从中借鉴有益部分,促进我国有关资产减值会计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