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35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24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0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4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田东良 《中国西部》2014,(40):118-121
<正>"不虚美,不隐恶"这句用以评价司马迁撰写《史记》的话,用在吴非先生所写的《不跪着教书》这本教育专著上一点也不为过。吴非先生在这本书中,以精炼的语言、辛辣的文笔、入木三分的见解剖析教育现象,论述种种教育怪状的根源,并提出独到的见解与建议。反复研读,颇觉受益匪浅,遂有点滴感悟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82.
西汉时期,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的奇书问世了。这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的《史记》是西汉时期最伟大的文化创造之一。  相似文献   
83.
求知于字外     
古人行文简略,优秀的作品常常"字不虚设",阅读者决定不予深究的地方,有可能正是作者用心良苦之所在。因此我们阅读时不宜有所偏,应该像作家写作这些文章时那样"字斟句酌"。独具匠心的"鸿门宴"座次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有这样几句: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相似文献   
84.
韩城古城     
小可 《中国西部》2011,(15):114-119
文史圣地——司马迁司马迁祠墓始建于公元310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1982年,被国务院公郁为全围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3A级景区,整个建筑依崖就势,层递而上,山环水抱,雄伟壮观。存这里,可以脚踏司马古道,追寻司马遗风,触摸太史丰碑,感悟历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85.
悲剧源于欧洲文明的悠久传统,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国文学中缺少悲剧。而司马迁在《史记》中撰写了众多悲剧性的人物,使《史记》具有了浓厚的悲剧性。司马迁通过这一悲剧人物的群像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86.
《经营者》2008,(19):51-51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在2000多年前似乎就已经嗅到了商业社会的“钱味儿”。如果在今天,司马教授或许也会凭借一部《史记》赚个盆满钵满。在后“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工科教授的赚钱本事依然不容小觑,他们继续演绎着创富神话,是象牙塔里教授队伍中最风光无限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87.
严肃评说历史的书不应用此书名干了一辈子书行,平时很注意有哪些畅销的新书出版。对袁腾飞先生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我早就通过电视媒体知晓,但一看到书名,我马上生出一种感觉:这是一本浅薄的时髦书,于是没在意它。当然,这是我的成见。在我看来,一本好书应当有个庄重的书名。评说历史,就应像黄仁宇先生那样给自己的书起名,他的书我从里到外地欣赏,包括书名。而  相似文献   
88.
《现代班组》2013,(5):56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的,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如《诗经·大雅·民劳》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诗传就训释为:"中国,京师也。"后来,"中国"也引申指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  相似文献   
89.
《上海商业》2012,(8):38-41
中国有句民谚叫:"七月杨桃八月楂,九月栗子笑哈哈"。板栗,又名栗,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誉,与桃、杏、李、枣并称"五果",国外称之为"健康食品",属于健脾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其树名栗树,为山毛榉落叶乔木植物,是中国培育最早的果树之一,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即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明确记载。《苏秦传》中有"秦燕文侯曰: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细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也"之说。西晋陆机在《诗经》注中说:"栗,五方  相似文献   
90.
长安和西安     
长安和西安的名称是怎样来的,谁先谁后,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是在西安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愿意知道的。长安的名称起源很早,它原是秦朝时咸阳的一个乡,故司马迁说:"长安故咸阳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