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1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52篇
经济学   44篇
综合类   49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68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9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1.
卢津源 《沪港经济》2003,(12):53-58
幼年时随老人外出偶遇一位道士,老人一时兴起请道士给我卜了一卦,依稀记得道士说我一生迁移辗转频繁。现在年近五十了,回头想起这一幕真是很多感慨。  相似文献   
212.
目前,中国中职德育目标的设定存在着不尽合理的地方,这直接影响到中职德育的实效性。借用后现代主义的德育观理论,从中国中职德育目标的现状入手分析,认为对中国中职德育目标的设定要从力求实用效果、体现自由精神和个体差异、蕴涵人文关怀、注重发展效能等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13.
现代性话语在形式上主要是指现代西方人对于社会人生的感知方式和言说方式,在内容上则主要是指对现代化价值理念的构建。从哲学角度系统地梳理德国现代性话语的形成和演变,清理德国古典思想家对“现代性”问题的反省和言述,对当今中国文化建设和哲学与社会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14.
215.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并在70~80年代开始向世界蔓延,成为一种广泛的文化思潮。后现代美学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部分,体现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等等各方面,在从事消费传播的广告领域,也不可免的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冲击,形成了新的广告思维方式。本文试图对后现代主义美学在当代广告创作中的运用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16.
本文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视角,对比了后现代主义与传统生活方式研究范式,发现五个关键的差异点:传统方法的研究目标是简化细节,而后现代主义方法则更注重细节;传统方法更关注品牌对消费者的普遍意义,而后现代主义方法关注的是品牌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意义;传统生活方式研究更偏好定量研究方法,而后现代主义者则更偏好定性研究方法;传统方法得到的市场细分边界是模糊的,而后现代主义的市场细分边界是明显的;传统方法着重于生活方式的特征描述,而后现代主义方法则侧重于理论的发展。文章最后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生活方式研究的营销管理意涵。  相似文献   
217.
后现代主义”,“后工业化”……一个概念一旦加上“后”字,就往往有些理论上的隐晦和莫名其妙的意味。与此不同,中国加入WTO已经5年,从2005年起将进入“后过渡期”,这个“后”字的含义却是确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218.
宇同 《政策与管理》2008,(13):114-114
大剧院不是典型的中国建筑,却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如果说她是后现代主义的未来建筑,却又简洁到极致,像极了中国画的抽象写意。  相似文献   
219.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泛指一批思想和一类情感、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场新的知识运动。后现代主义具有几个基本特点,即作为否定和抵制的力量、关怀和解放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声音以及作为时代变化的产物。文章探讨了后现代主义经常使用的几个基本术语如“解构”、“互为文本”和“系谱学”,因为它们既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也是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方法论。最后作者探讨了后现代国际关系所关注的几个基本主题,指出后现代主义关注对国际关系中的认识论和本体论问题的讨论,强调话语和文本如何对世界政治进行建构以及关注国际关系伦理层面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220.
德鲁克是我们这个商业文明时代的道德学家和管理哲学家。德鲁克的管理哲学既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内在基础又是对现代管理理论的超越,并以其本体论、实在论和存在主义思想为世人所称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哲学的“德鲁克特色”将会显现得更加清晰,而且这种特色将长期保持下去。人们会越来越清楚,德鲁克的管理哲学既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管理哲学,也是对这个时代的诊断与判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