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102篇
经济学   48篇
综合类   11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3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近年来,住宅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增长期,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与之相伴的是,住宅的使用能耗也在逐年增长,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将最终影响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放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这种浪费型需求.因此,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2.
结合建筑节能的现状与建筑节能新工艺、新技术,从太阳能利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与空调等几个方面,给出几点建筑节能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3.
唐云里 《民营科技》2011,(4):293-293
围护结构作为分隔自然气候与室内微气候的界面,其主要目的在于离析自然界中有益的气候元素,阻挡各种不利气候因素对人的影响,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通过对外围护结构的设计研究,使建筑师能更多的关注于住宅本体,怎样用建筑自己的方式适应当地小气候和地形地貌,怎样缩短设备运行期,怎样减少能耗损失,怎样在夏天避免建筑过热,怎样在冬天开发潜在的热能供应,将成为日后提高住宅品质的技术保证,于国于民也是积极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4.
高璐 《价值工程》2010,29(9):158-158
叙述了高层建筑节能与气候、地理条件的关系。建筑位置、朝向是接受太阳辐射热能的关系及高层围护结构墙体的保温、隔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5.
进入21世纪,节能建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在不久的将来可持续发展和能源保护必然要深入到建筑设计的核心。我国建筑业目前正处于鼎盛时期,每年建成的房屋总面积高达16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预计到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接近2000年数量的2倍。但是,不仅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属于高耗能建筑。我国建筑用能已经超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4%达到27%,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将逐步增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3%,甚至更高。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工作任务巨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6.
建筑能耗中的热损失有四分之三是外围护结构表面传热造成的,改善外围护结构的性能成为了建筑节能的基础工作。文章简单的介绍了外围护结构中外墙、门窗、屋面的几种节能措施和相应的一些新型节能材料。  相似文献   
187.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和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因而建筑的总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现在每年的总量几乎达到了全球总量的一半左右,而且建筑对能源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建筑节能是我们每个工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公共建筑耗能组成主要有通讯和办公设备、通风与空调、电梯、热水和照明等,其中占最大比重的是暖通空调的耗能,因此暖通空调专业的节能意义重大.本文将对公共住宅中的暖通节能技术,特别是暖通空调节能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8.
189.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能源消耗,必须加快低能耗建筑技术的发展,采用先进的建造技术和材料,实现节能目标。文章结合菏泽中富奥斯卡春城三期工程介绍了高层建筑的节能规划设计、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采暖空调土壤源热泵技术等,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90.
目前,我国建筑用能已超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4,并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到1/3以上,居住建筑用能数量巨大,浪费严重,因此,居住建筑节能是现在建筑业的当务之急,建筑节能设计也是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