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1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39篇
经济学   44篇
综合类   23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1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87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意识至今在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中严重存在,教育观念的落后制约了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如何在现有国情下把基础教育自“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笔者提出个人的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62.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一个新的化时期到来的时候,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教育,其重要性不仅是以国策的地位使人感到重要,而且是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待教育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教育的认知功能、导向作用对人们的精神状态、人性的提高起着其他行业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才受到全民族的重视。  相似文献   
63.
王国英 《魅力中国》2014,(20):223-224
随着软实力理论的发展,通过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逐渐得到各国的重视,较高的国民公共外交素养对提升国家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目前学术界对国民素养的相关研究,借鉴其中一些重要观点,对国民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国民公共外交素养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对国民公共外交素养的含义进行了新的界定,以期对我国国民公共外交素养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进而达到提升国家形象的目标。  相似文献   
64.
易中天 《中国西部》2012,(18):112-115
金牌。不该是体育的目的;诺贝尔奖,也不该是教育的目标。发展体育运动。应该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发展教育事业,则应该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远比奥运金牌重要;青少年的茁壮成长,才是教育的头等大事。盯住这奖那奖不放。把能不能得奖看作成败的标准,恰恰证明中国教育出了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6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国家的硬实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方式还是以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另一方面,国民的素质,这一国家软实力相对薄弱,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这个过程中,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其实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本文通过对国民素质提升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反作用于国民素质两方面入手,讨论如何利用两者的辩证关系,实现二者的统一,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67.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持续关注"三农"、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此方面涉及的内容更多;陕西省政府在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提高"三农"发展水平,这是因为它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68.
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从微观的角度探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和途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李媛媛 《魅力中国》2010,(3X):142-142
我国自建国以来就高度重视国民素质的发展状况,胡锦涛执政之后,对国民素质思想内涵进行了扩充,形成了自己的国民素质思想体系,使国民素质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0.
本文结合原创人格的实证研究,将国内外原创人才的原创人格因素及特质分别进行分类对比,为构建原创人格培养方案以及完善当代国民素质结构提供新的实证依据。然后展开对国民素质内涵、外延和研究路径的补充研究,探讨原创人格培养将日渐成为推动原始性创新乃至提升国民素质水平的创新模式,最后从开放性人格、责任性人格、外倾性人格的角度深入阐述国民创新型素质提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