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27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33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6篇
农业经济   35篇
经济概况   31篇
邮电经济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31.
文章回顾了2007年以来银行间债市的运行特点,探讨了两税合并等热点问题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认为上半年债市将呈震荡整理格局,但6月份之后会趋于乐观。在策略上,建议继续缩短债券组合久期,并关注央票招标利率变化带来的短线套利机会。  相似文献   
32.
当前,农村信用社票据兑付在即,如何全面检验农信社认购票据以来的工作质量,确保“花钱买机制”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信用社法人结构治理,经营机制转换,内控制度完善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3.
汇票在收汇、传递和兑付过程中发生丢失、损毁或其他差错时,为了不影响收、汇款人利益和内部凭证的报帐结算,可以补发副汇票或副份汇款电报(简称补副)。补副要慎重,必须查明相关汇款确未兑付、退汇、改汇,并查明汇票丢失原因,明确责任后才能办理补副,以免发生重兑...  相似文献   
34.
平阴县农信社于2004年3月底成功申请到了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于2006年12月7日成功兑付了央行专项票据。针对这次票据兑付工作,县联社全体员工深刻领会“花钱买机制”的精神实质,多次召开办公会,具体研究解决影响票据兑付的难点问题,反复学习专项票据兑付考核的有关  相似文献   
35.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陕西省联社及时成立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防范预案,先后下发三个加急电报和一个紧急通知,对做好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省联社在第一时间派出8人深入灾区,安抚职工,指导地方农信社生产自救。目前,全省衣信社网点全部正常营业,群众日常存、贷及资金兑付业务正常办理。房屋损坏严重形成危房的网点已紧急转移到由省联社捐赠的22件救灾帐篷内开展业务。  相似文献   
36.
兑付前期:夯实基础健全机制专项央行票据兑付,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真金白银,而是以此为契机,推进农信社自身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经济效益才是票据兑付的真实目的。为此,浙江宁波鄞州农合行力图凭借票据兑付这个东风,夯实改革与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37.
一、概述(一)明股实债的界定明股实债是一种创新型的投资方式,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即为“表面是股权投资,实质上是债权投资。”其与传统的纯粹股权投资或债券投资的区别在于这种投资方式虽然形式上是以股权的方式投资于被投资企业,但本质上却具有刚性兑付的保本约定。  相似文献   
38.
作为债务凭证,债券的"刚性兑付"应当被理解为发行人、担保人对债券持有人所负有的债券本息偿付义务。"打破刚性兑付"命题所要矫正的是行政力量过分介入的非市场化风险处置行为。以市场化为基本导向的债券信用风险处置应以保护投资者为重,以法制化作为基本支撑,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介入。目前《证券法》修订草案在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方面存在着显著缺失,有必要通过明确界定"债券"涵义和范围、强化不同市场主体的职责、建立市场化的风险保障基金以及厘清监管机构的职责等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39.
我国信托业现阶段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产品种类丰富,但同时2014年是信托兑付的高峰期,信托行业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刚性兑付风险。市场应如何预防或解决刚性兑付的问题,全面净值管理能力的提升、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投资者教育、监管者的引导等是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0.
张洪斌 《新经济》2014,(21):15-15
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媒体陆续爆出各类信托产品的负面消息,其中与房地产项目相关的信托负面消息最多。今年以来,信托产品无法按期兑付的事件不断出现,房地产信托的兑付高峰越来越近,可能在今年七、八月份迎来一波高峰。不排除有信托公司在“兑付大考”中折戟。而在2015年迎来创纪录的偿还规模,达到2035亿元人民币,这几乎是今年到期金额1090亿元的两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