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64篇 |
工业经济 | 32篇 |
计划管理 | 466篇 |
经济学 | 78篇 |
综合类 | 26篇 |
运输经济 | 6篇 |
贸易经济 | 505篇 |
农业经济 | 184篇 |
经济概况 | 214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225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19篇 |
2009年 | 195篇 |
2008年 | 301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2005年春交会上,蒙牛喊出了“整合国际资源,启动奶粉后发优势”的口号,欲发力奶粉市场。然而时间到了2005年的8月份,蒙牛奶粉依然没有启动的意思,市场业绩与当初的计划相去甚远。从全国各地传来的信息都是:企业没有投入支持,商超运作进展缓慢,经销商心力交瘁、积极性受挫等。面对蒙牛迟迟不发力的市场表现,许多人发出疑问。难道蒙牛“误入”了奶粉行业? 相似文献
54.
奶粉市场开发新产品是一大热点.接触的多了.便对市场价格变得非常敏感.最近笔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400克(有的是450克)袋装奶粉中30~40元价位区间的品种极少(只有多美滋和味全),国产奶粉几乎没有突破30元价位的。洋奶粉却很少有低于40元钱的.不知道为什么,30~40元区间的奶粉如此少见?难道大家没有看到这个空档吗? 相似文献
55.
今年奶粉市场有一个现象,中国人与外资合作的“洋”品牌日益增多,如南山原来的销售老总带人出来成立的沐淋现代食品公司与澳大利亚合作了“澳优”奶粉、广东雅士利与美国一家公司合作了“施恩”奶粉、青岛圣元的两位老总出来和加拿大某公司合作了“索康”、“爱可丁”奶粉。它们按着洋奶粉的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如苏丹红辣酱、福寿螺、红心鸭蛋、瘦肉精、多宝鱼、大头娃娃奶粉等事件接连发生,步步紧逼国人餐桌.而今,国家驰名品牌、免检产品三鹿婴幼儿奶粉引爆的中国奶品行业食品危机风暴更是让世人震惊. 相似文献
57.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最终导致了“毒奶粉”这一伤天害理事件的发生。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整治食品行业和摆脱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首要紧迫任务,更是我国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只要正确认识并深刻吸取毒奶粉事件的教训,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不远的将来,“中国制造”定会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真正信赖。 相似文献
58.
从2008年开始,我们不断看到母婴类产品被曝光,三鹿奶粉、多美滋奶粉、强生事件等等,声讨声一处更比一处强。其实,对那些素来以诚信自律的企业而言,非产品质量问题的危机并不可怕。只要善用网络处置得当,危机也会转为契机。 相似文献
5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乳品加工业取得较快发展,其中奶粉生产、消费均呈现出更快增长态势。但是,在奶粉贸易市场上,我国进口奶粉却逐渐扩大,出口奶粉处于低位。针对奶粉净进口量呈扩大趋势的热点问题,运用奶粉国际市场占率、贸易竞争指数及竞争优势指数进行测算,结果发现中国奶粉与新西兰、欧盟等世界主要奶业强国在国际竞争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且近年来竞争力有继续下降的趋势。新西兰在奶粉竞争力处于一家独大的优势,无论是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及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均处于领先地位。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在国际上还保有一定的竞争地位,但由于市场份额被新西兰等国挤占,近年来有逐步下滑态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运用波特的钻石竞争理论,从资源因素、需求条件、辅助产业、企业战略及政策带来的机遇、挑战等方面进行比较,对中国奶粉不具有国际竞争力进行原因分析。总的来看,中国奶粉需求增长潜力大,但限于资源紧缺,奶源生产增长压力大,国外奶粉生产国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国内,奶粉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大。最后,提出挖掘奶源生产潜力,根据区域不同资源禀赋,找出适合的养殖模式,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要重新建立消费信心,通过奶业品牌的建立与质量安全监管,增强消费信心;还要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鼓励奶粉加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从交流合作中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把握贸易政策调控等力度;最终实现提高我国奶粉的国际竞争力目的,让中国人的奶瓶子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