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朗基努斯的《论崇高》主要针对当时罗马文学迅速走向衰退没落的事实,以显性的修辞学理路和隐性的美学理路提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伟大的思想、崇高的风格以及强烈的效果。荷马凭借着大诗人的博大情怀以及大文学家的艺术修养绘制出一部凝重肃穆的大史诗和一幅魁伟人性的英雄图,使得《伊利亚特》成为朗基努斯笔下崇高风格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正因为如此,本文将尝试利用朗基努斯的文艺观来解读这部被称作“希腊圣经”的史诗巨作。 相似文献
62.
张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3)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而当你把你的工作视为崇高的事业之时,那你做事的态度不仅仅只是做到责任的涵义为止,而是不计较眼前的利益得失,把你崇高的事业做到责任的“骨髓”里面去,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63.
<正>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蕴涵着崇高价值取向的命题。保持党的先进性,究竟为了谁?决不仅仅是甚至主要的不是为了党自身,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人民群众。执政为民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执政,就是掌权;为什么人执政,为什么人掌权的问题,是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首要问题。"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64.
夏夫兹博里开创性地将崇高作为有别于优美的审美性质纳入审美范畴,这扩展了审美范围,直接影响了博克等人,推动了后来审美范畴的研究。忽视了夏夫兹博里,就忽视了崇高范畴发展链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甚至可以说是起始环节。崇高感是一种原初的情感体验。崇高感的产生是由于自然对象过于巨大(数量)或有某种抗拒力(力量),而超出了我们的心灵的领悟力或想像力,从而提示人们想到上帝。夏夫兹博里还最早地论述了崇高与悲剧、喜剧的关系,在他看来,悲剧、喜剧都含有崇高的因素。 相似文献
65.
66.
67.
朱苏进和平军营题材小说描述了现代军人在和平年代的崇高信仰与追求,同时也从心理角度分析了在长期"引而不发"态势下军人内心的焦灼与渴望,最终指向的是对和平时期军人命运的关注与思考。理想设计遭遇现实失落的那种无力与无奈在小说体现为一种"引而不发"书写策略传达的深沉哲理内涵,同时也体现为一种悲剧美与崇高感的交织。 相似文献
68.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这崭新的时空,面对新的形势、面对新课改下具有这些特点的学生,语文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只有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担负起培育全面发展的下一代的职责。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呢? 相似文献
69.
在康德的思想体系中美学具有重要地位,在其最后一大批判中,康德试图通过讨论美的直观与崇高感来回应传统哲学对于理性的观念。本文通过说明美的一般性解释和它在生活中的幻象来表明讨论康德美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