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8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国际经验,市政债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渠道。通过研究市政债运行的国际经验,我们发现市政债的运行必须遵循市场化的模式,同时加强对发债主体立法监管的硬约束和市场监督的软约束。中国的“准市政债”还存在地方政府法律责任不明确、发债规模控制不合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约束机制欠缺,容易引发道德风险等问题。为此,我们从风险控制、信息披露、信用增进方面设计了中国市政债发行机制,以期为我国市政债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周琳 《商业时代》2012,(29):137-138
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在我国迅猛推进,随着房地产价格节节高涨,近年来党中央高度关注民生,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对此,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保障房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其面临的资金困境,探讨了保障房建设资金的可能来源,希冀破解保障房建设资金困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投债发行的现状,评估了当前城投债所存在的风险。相比城投债,市政债具有偿债责任明确、透明度较高、投资者分散等优势。本文提出了过渡到市政债的具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重大战略决策。其成功不仅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财税体制,即完善省级以下地方分税制改革、建立完备的地方税系;还需要配套的金融体系,诸如设计地方自主发债的体制和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到城镇化建设中来。这些都需要科学规划和统筹考量。  相似文献   
15.
将我国的城投债转化为市政债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保障地方政府的合理融资需求和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客观要求。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推动地方政府举债方式的转变。相比城投债,市政债具有偿债责任明确、透明度较高、投资者分散等优势。我国发展市政债,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科学透明的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债务监管体系及相关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6.
《时代金融》2014,(2):10-10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日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应该考虑由中国市级政府发行市政债,让真正使用资金的城市自主发债,因为从国际经验看,大多数地方政府的市政债南市政当局的市、县、郡政府发行。  相似文献   
17.
王洋  傅娟 《财政研究》2015,(2):54-58
《预算法》的修改,将以企业债名义存在的准市政债推到阳光之下,纳入预算、从法律上承认和接纳,便是迈出了化解地方债务危机的第一步。但仅仅是第一步。虽然新的法律条例对地方发债进行了种种限制,但任何发债行为都会有风险,最根本的问题是:如果到期还不了怎么办?如果不摆脱中央救助或让金融机构债务重组的行政手段,市场化改革就难以为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便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本文认为,打破金融行业行政垄断,让金融企业真正做到风险自担、自负盈亏,是化解地方债务危机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5月23日,作为首次被纳入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的试点城市,北京今年拟发行105亿元地方债。其中55亿元用于资源环境,39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北京成为自财政部于今年5月发布《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后,又一“自发自还”发行地方政府债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中央确定的未来较长时期内的重大发展战略,需要创新融资方式。发行市政债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筹措资金,并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金、促进政府债务显性化、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解决期限错配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发行市政债需要解决的五方面问题——谁能发、干什么、谁投资、怎么管、怎么还,并提出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和参与市政债发行。  相似文献   
20.
李洪梅 《时代金融》2014,(11):154-155
由于预算法的限制,中国尚未推出规范的市政债。地方政府融资需求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实现,形成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且出现融资平台基层化倾向。这种隐性债务导致地方政府还债压力大,发行债券缺乏有效规划及监管,债务举债主体多元化从而无法有效监管。市政债在美国发展非常完善,其与中国的地方债在持有者成分、发行模式、债券保障方面有很大差异。结合中国实际,文中从发行主体、投资者主体及市政债种类的选择三方面构建了中国市政债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