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4篇
财政金融   479篇
工业经济   339篇
计划管理   963篇
经济学   1253篇
综合类   323篇
运输经济   43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674篇
农业经济   256篇
经济概况   1395篇
信息产业经济   9篇
邮电经济   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本文首先通过杨献珍对“单一经济基础论”逻辑矛盾的揭露和对“综合经济基础论”的论证,揭示了两者观点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综合经济基础论”的方法论意义。继而分析了从“综合经济基础论”中经“补充论”再到“共同发展论”传承超越的异同关系,从而显示了这一理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井陉矿务局一矿、三矿因资源枯竭,于2004年10月启动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井陉矿务局把两矿关闭破产作为企业减负脱困重新发展的机会.用足用好政策.在坚持以人员安置为中心、稳妥有序推进破产工作的前提下,把基本着眼点放在企业的重组改制长远发展上。积极进行资产重新配置和人员合理重组,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在两矿整体退出市场的同时坚持退中求进.盘活存量资产,激活消极因素,千方百计寻求和开拓发展空间。以产权变更为主线,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组建新企业,实现资本结构多元化,使衰老矿区初步走出困境,再次焕发生机.进入了重新振兴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模式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土地制度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根本性问题,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基础问题,尤其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及中国建立和谐社会目标是否已经构成了土地制度新突破的能量呢?果真如此,那么,条件是否具备?时机是否成熟?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后认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所有制变革的时候了.而考虑到中国具体实际和改革面临的阻力,笔者提出了改革的战略思路是:第一阶段实行土地股份所有,市场化经营;第二阶段实行农村土地农民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104.
1954年侯外庐先生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历史研究》1 954,1 ) ,引发了史学界关于土地所有制的热烈讨论 ,以至于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成为了我国历史研究领域里众所周知的“五朵金花”之一。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 ,一大批学者 ,包括众多著名学者都参与了讨论 ,刊布的论著难以计数。如此规模的研究一定巨细靡遗了 ,其实远非如此。与这一领域总体上的繁荣相比 ,五代十国土地制度的研究却一直相对冷寂 ,甚至显得荒芜。不论是集中反映早期讨论成果的两部论文集《中国历代土地制度问题讨论集》、《中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105.
从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出发,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国有资产组织与管理体系,通过再造国有出资人,实现与股份制的对接,通过探索新型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超越国有独资企业形态的局限,意义重大。这一体系的建立,从国际市场经济公司法人所有制日益战胜私人独资企业形态的发展趋势上看,使我们完全可能找到一座能够使新型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与市场经济相对接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6.
张榕明 《经济界》2005,(3):18-19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在于,不再把国有企业改革局限于国有经济领域内部,而是放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全视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使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上能够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投资参股、委托经营和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到国有企业改…  相似文献   
10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劳动关系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入,除原有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劳动关系以外,又出现了大景的股份制经济、合作制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同时各种所有制经济还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经营形式,导致了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二是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要求,企业的劳动者也成为通过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08.
所有制对分配方式的选择具有约束性,但所有制标准不能凌驾于生产力标准之上。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特定意义上的公有、私有和特定的计划与市场形态都可“和谐并存”,都是适应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手段”选择。为此不顾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仅仅“为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为公有而公有”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所有制标准不应该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瓶颈”,“和谐社会”的建立更需要“和谐所有制”理论体系作先导。  相似文献   
10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已进行了三十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支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随着我国买方市场和竞争格局的形成,企业对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