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95篇
工业经济   98篇
计划管理   299篇
经济学   36篇
综合类   38篇
运输经济   29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143篇
农业经济   94篇
经济概况   206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高山仰止     
或许是天河垮了堤,那天大雨没有停。母亲从乡下来了,她没有去我的办公室,在我家门口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望着浑身湿漉漉的母亲,我很内疚。母亲见面却一个劲地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又说:“你三叔家养鱼发了财,刘胡子家热热闹闹地娶了媳妇……”  相似文献   
12.
艾欣 《英才》2007,(3):91-92
回忆不仅仅是需要,也是因触动了内心的情感,而我因有两个多月没有去看我母亲了,明天又将是立春,每年立春这一天母亲总要讲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对生活的影响。更多的是在讲她对生活的态度、对未来生活的预测和猜度,很隐讳,总是让我在少年时代很难理解春播、夏耕、秋收。  相似文献   
13.
儿时的记忆里,家里有口大米缸,泥土烧制,没有釉色,黑不溜秋的。缸体一米来高,上粗下细,厚重结实。缸口用小木板盖得严严实实。米缸里装着一家人的口粮,也盛满了儿时的欢笑与泪水。我常见母亲弯腰将手伸进缸里,探摸一下米的深浅,多是一脸的愁容。那时候,队里是按工分分配口粮。父亲当兵在外,家中缺少劳力,母亲一人带着三个孩子,还要照顾双目失明的爷爷和卧病在床的婆婆。  相似文献   
14.
罗堃 《潮商》2015,(5):53-54
在潮汕人中,有这样一位女性,她三十年前支持两个儿子北上创业,缔造了国美商业帝国,后来她又支撑起黄氏家族和企业。她一个善良的潮汕农村妇女,一个热心公益的母亲,她就是国美电器集团创始人黄光裕的母亲--曾婵贞。多年漂泊在外的她,于近日回到了家乡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凤壶村。  相似文献   
15.
毕业之后     
最近,我以前的一些学生开始应付毕业后的现实生活问题。每次听到他们的感叹,都会让我想起当我开始找第一份正式工作时,我的母亲对我说的话,"艰苦的工作是不容易的,但容易的工作是不好找的。"如今,与很多中国学生不同,当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已经有非常多艰苦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乔风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4,(51):24-28
卡着12月的前奏,拖着2014的尾声,将济南这座城市的一年际遇,写尽其中,聊作盘点,自知不能尽收笔端,权当跟济南谈谈,探讨一下这一年的济南故事。2014,创城在泉城。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曾说:"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2014,济南创城路上,创出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还创出一批母亲般温暖圣洁的卫生人面孔。  相似文献   
17.
李兴海 《现代班组》2011,(12):54-55
兄弟如手足,不但是父母生命的延伸,童年记忆的延伸,甚至是故乡的延伸。兄弟可以有摩擦,兄弟可以干架,但兄弟永远是兄弟,他们靠着同一心脏压缩出的血液而生存,彼此扶持,荣辱与共。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初,中国台湾建筑学者李清志的父亲过世,为了让悲伤的母亲重新振作起来,李清志带母亲到位于海边的横须贺美术馆,看海、喝咖啡,被擅长描绘“童年”主题的谷内六郎画作包围。在这座“有如绿色丝绒上的珍珠”的美术馆中,母亲展露了久违的笑颜。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心思     
崔立 《乡镇论坛》2014,(8):46-46
自我生了孩子后,母亲就住到我家,帮我照料。父亲则在另一个区的工厂上班。父亲爱花钱,于是母亲就一直管着父亲的工资卡,每个月给他500元生活费。母亲说,多给了他也会花掉。父亲总是讪讪笑着,也不反驳。  相似文献   
20.
梁冬 《乡镇论坛》2014,(27):26-26
儿子思念母亲,这是人之常情,但矢志不渝五十年,甚至弃官寻母却实属罕见。宋朝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就是这样一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孝子。 朱寿昌字康叔,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人,出生于宋仁宗年间,父亲朱巽官拜工部侍郎。朱寿昌虽生在官宦之家,但不幸的是,他的生母刘氏是他父亲的妾室,正妻妒忌刘氏有了孩子,便不断诽滂刘氏品行,在朱寿昌七岁那年,正妻设计将刘氏赶出了朱家。在临别之际,母亲为朱寿昌缝制了一身衣服,并给他戴上半个圆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