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8篇
财政金融   2210篇
工业经济   299篇
计划管理   1432篇
经济学   1829篇
综合类   589篇
运输经济   69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1551篇
农业经济   485篇
经济概况   1640篇
信息产业经济   9篇
邮电经济   1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720篇
  2011年   725篇
  2010年   618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742篇
  2007年   661篇
  2006年   510篇
  2005年   504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正>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就是价值流动并增加的过程,从客户需求发出到产品交付实现价值最大化。应用价值流图技术研究企业的价值流动情况,绘制价值流现状图和未来状态图,由未来图作为引导路径,并根据精益生产的原理,消除价值链上不必要的浪费,使生产中创造价值的各个步骤有效地流动起来,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一、价值流概述1.价值流。价值流是通过对当前产品基本生产过程所要求的全部活动,在价值流中材料流、信息流并行流动,形成一  相似文献   
922.
基于中心—外围模型,引入异质劳动力构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考察高、低技能两类劳动力的流动及其相互影响发现:当交易成本较低时,两类劳动力的流动均可促进流入地产业集聚;当交易成本较高时,两类劳动力需集聚到一定程度,才能促进高技能劳动力流动,进而促进产业集聚发生.进一步地,采用2002-2012年31省(市、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两类劳动力流动均对工业集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技能劳动力对工业集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低技能劳动力对工业集聚存在显著反向影响;在西部地区,两类劳动力都未能对工业集聚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23.
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阶段,各经济体发展状况更趋分化。金砖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不同经济体出现债务规模扩大、出口疲软造成的经常账户余额减少和汇率大幅贬值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把握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通过政府总债务、汇率下降幅度以及经常项目收支等指标分析金砖国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金砖国家探索防范系统性风险新模式,完善金砖开发银行功能与国内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4.
多产业协同集聚下,某类型劳动力迁入数量增加会引起该类行业生产率更大的提高.由此,当城市处于福利最大化就业结构状态时,至少有一类劳动力会因同行业劳动力规模扩大而更大程度地提升效用,这样,原有城市稳定的纳什均衡必然被破坏;这种“同行业效应”也强化了厂商因竞逐集群租而选址,加剧了劳动力向同行业主导的城市流动,经城市与人口双边选择而最终形成城市规模太大且结构不匹配.因此,传统城镇化的核心观点“人口自由流动必然形成最优的城市结构与规模,以及策略性产业政策壮大中小城市一定能够更多地吸纳就业人口”就会受到较大质疑.文章以最优城市结构是否一定符合完全专业化或完全多样化趋势为出发点,首次利用双边市场匹配理论,采取实验经济学和合作博弈方法研究中国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化匹配问题,通过设计三种竞争性匹配机制模拟中国劳动力流动并展开系统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确实存在以产业集群为导向的城镇化战略运行态势,而这可能会引起城市纳什稳定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结构的“二元冲突”.  相似文献   
925.
管涛 《中国金融》2015,(4):32-34
“藏汇于民”和“债务去杠杆化”的调整路径,从宏观上来讲有利于外汇供求平衡,从微观上来讲有利于企业部门减少货币错配,更好地应对资本流动的冲击2014年,在“三期”叠加、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运行也进入新常态,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趋于基本平衡,跨境资金流动有进有出、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的新情况、新变化更加凸显。我国跨境资金双向波动更加明显国际收支进一步趋向基本平衡经常项目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从国际收支口径看,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527亿美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926.
在全球经济小幅增长的预期下,预计2015年我国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的经常项目顺差以及资本输出国的状态2014年全球资本流动回顾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全球经济,2014年的复苏态势并不乐观。据IMF2014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估计,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31%,略高于2013年3.28%的GDP增速,但低于2010~2012年的经济复苏速度。世界经  相似文献   
927.
伍戈  严仕锋 《新金融》2015,(10):14-18
系统性风险是宏观审慎管理所关注的核心,但目前各界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运行过程、形成条件等仍缺乏完整、深入的认识。本文在梳理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管理有关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对开放经济下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28.
随着中美之间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越来越频繁,涉及中美双边税收协定的税收问题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分析两起涉及中美双边税收协定的中国公民诉美国国内收入局的案件,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美双边税收协定的相关规定和内容。  相似文献   
929.
本文从基于国际收支表的季度数据以及基于银行跨境收付的月度数据这两种视角出发,分析了2010年至2014年期间(尤其是2014年)中国面临的跨境资本流动。以债权债务类资本为特征的其他投资项净流出是2014年中国面临短期资本净流出的主要原因,而贷款子项和货币与存款子项净流出又是其他投资项净流出的主要原因。在2014年,货币与存款子项的净流出由本国居民主导,而贷款子项的净流出由非居民主导。2014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代客涉外收付差额与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均持续为负,且后者持续低于前者;涉外收入结汇比不断下降,涉外支出售汇比明显上升;外汇贷款增速显著下降,这些现象均意味着居民与企业持有外汇资产的意愿显著增加。无论是短期资本持续净流出,还是藏汇于民现象的强化,均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削弱甚至逆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0.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养老金制度经历了一场天翻地覆的改革,开始了从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发展历程。但长期以来,社会保险管理并不是全社会的,而是分属各行政区划。随着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加速,分区管理的养老保险在转移接续上出现了难题:劳动者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外一个地区工作,他们在原劳动岗位上积累的养老权益如何随迁,这是中国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于欧盟来说却是司空见惯。凡事都讲究"规范性"的欧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