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74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51篇
经济学   125篇
综合类   48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28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14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751.
日益升级的国际贸易摩擦和国际游资的投机性冲击,只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表象,升值的真正压力在于人民币对外币值偏离了国内经济基础,实际价值被低估。在巨大的升值压力下坚持不变的汇率政策可能会使我国付出比升值更大的代价。本文认为汇率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央行应恢复真正意义上的浮动汇率制,逐步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人民币汇率逐步向合理均衡的水平靠拢。  相似文献   
752.
《对外经贸财会》2010,(11):84-84
【启动汇改】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2.1%,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逐渐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753.
人民币升值对于国际收支状况、企业投资成本、就业与经济增长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等都产生了广泛且深远影响.本文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各行业影响着手,分析人民币升值后我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及应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  相似文献   
754.
面对国内外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迫于压力下发表声明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美元,而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在实行改革后有一定的升幅。因为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损害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面,也有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一面。尤其是在当下中国产品靠压低价格来获取竞争而没有自己品牌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是弊大于利。因此,人民币汇率应顺应市场规律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向着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向浮动。  相似文献   
755.
金融加速器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金融加速器概念与原理 理解经济总量波动的原因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目标,不同宏观经济流派对引起经济总量波动的原因及其传导机制有不同的解释。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强调技术冲击和政府购买冲击等实际变量对经济总量的影响;而货币经济周期模型强调名义变量  相似文献   
756.
中国人民银行在21日晚7时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1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公告说.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757.
人民币升值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消息在迅速传播:人民币升值了。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宣布,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  相似文献   
758.
我国内地的外汇体制改革与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凯丽 《特区经济》2005,(12):19-22
1983年9月,中英两国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外汇市场港元汇率大幅下跌,其时,香港实行浮动汇率制,一些投机家利用人心浮动的时机,进行港元投机,而香港政府则迟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汇率一度失控,形成了港元危机。联系汇率制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于1983年10月17日推出的。其主要内容是:①发钞行在发行港元现钞前,须以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向金管局(原外汇基金)提交等值美元,换取负债证明书,作为港钞法定发行准备;回笼港元现钞时可按同样比价以港元现钞向港府金管局换回美元现钞及交回负债证明书。②发钞银行以相同方式为其他银行提供或回收港元现钞。  相似文献   
759.
苏联和东欧各国的货币都是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这些国家制定货币汇价的原则和方法与西方国家不同。二次大战后的初期,苏联确定卢布含金量以后,对外汇价即按含金量来计算。东欧其他国家一般都通过苏联卢布来套算对西方货币的汇价。70年代西方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后,苏联、东欧国家随即采用“一篮子”货币来各自确定对外汇价,并且大都长期采用双重或多重汇价。  相似文献   
760.
汇率制度转型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型市场经济国家的汇率制度转型的研究,认为:自愿转型的在转型前通常宏观经济情况良好,具有平稳的GDP增长、良好的国际收支、充足的外汇储备以及较强的金融监管能力等;危机推动转型的在转型前往往宏观经济情况恶化,GDP增长放缓、国际收支巨额赤字、外汇储备大幅减少以及较差的金融监管能力。自愿转型对经济没有负面影响,而危机推动的转型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最后总结了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