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83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139篇
经济学   146篇
综合类   22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20篇
农业经济   45篇
经济概况   26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物价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点之一。与此同时,自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物价水平上涨速度相对较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工资的增长速度,给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对我国物价上涨结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三季度物价增长特点分析 进入三季度后,物价增长的一个最显著特征是,各类物价增长全面回落,显示此轮物价上涨的过程将进入末期,同时,国民经济也进入周期性调整后期,而通货紧缩的压力在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3.
《环球财经》2008,(9):21-21
月度调查话题:消费者物价调查机构:欧盟统计局(Eurostat)、意大利国家统计局(Istat)、法国统计局(INSEE)、美国劳工部、日本内阁办公室、墨西哥央行、新华财经 调查结论:自7月中旬以来,最近数月推动物价上涨的诸多因素(尤其是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美元走软)都出现了逆转。虽然总体通货膨胀指标可能还会有一些可观升幅。但如果能源价格不再回升,整体通货膨胀未来必定会回落,核心CPI也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7日表示,新兴经济体必须将抗击通胀作为“头等大事”。该组织大幅调高了发展中国家今明两年的物价上涨预测。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7,(40):23-25
中国的物价上升率达到了10年来的最高值。经济分析家们对中国政府的期待是什么呢?答案是略微提高一下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像蹒跚学步的孩子走路一样每次只会提高0.18—0.27个百分点的利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7.
8.
《海外经济评论》2006,(34):12-12
【香港《香港商报》8月12日】国际油价的高企,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压力,总体来看,今年国内成品油加工能力总体偏紧,成品油供应依然趋紧。国际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直接影响表现为外汇支出增加、净出口减少,进而降低GDP增长率,并拉动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8,(8):24-25
多因素促物价上涨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的问题,温家宝说,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当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是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8%,主要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物价上涨有多方面的因素:国内农产品价格多年在低位运行,近期的价格上涨有其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因素,但对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活影响较大;近年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升,也直接影响国内价格上涨。由于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将存在,今年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0.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我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央行多次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在今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但是物价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学者们对当前的物价上涨提出了各种观点,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中国目前的对外开放是引致物价上涨的新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国际收支顺差占用了大量的人民币,并构成MO发行的主要原因。我国关于对外开放与国内物价波动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并侧重于汇率、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等因素对国内物价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