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928篇
工业经济   639篇
计划管理   1017篇
经济学   809篇
综合类   257篇
运输经济   52篇
旅游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1144篇
农业经济   372篇
经济概况   75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2篇
邮电经济   9篇
  2024年   213篇
  2023年   740篇
  2022年   658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503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绿色税制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务部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我国绿色税制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当前绿色税制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结合新目标新任务,从加强绿色税制顶层设计、助推绿色税制实施落地落细、深化绿色税制改革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对构建绿色税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2.
构建全球领先的碳中和转型金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零碳金融体系过程中,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不断加强与国际领先零碳金融经济体的沟通交流,利用现存绿色金融市场的规模及生态,利用政策和市场相结合的体制优势,以碳中和目标为核心,不断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建设,逐步提升绿色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标准、系统化、生态化、数字化地推进金融机构对碳中和目标的支持,坚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实现经济、科技与金融的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33.
<正>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并将其作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为绿色金融带来了新动力。作为绿色金融和气候投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碳中和基金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值得深入探讨。2021年可以称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制订年",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  相似文献   
34.
2020年9月,我国首次提出“3060”目标,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外,我国还逐步推广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实际影响的碳排放权交易(ETS)市场,彰显出全面转向可持续、低碳发展的决心和力度,企业也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碳排放要求。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测算,到2025年,碳盘查、培训、规划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23亿元,其中,企业碳盘查总空间为367亿元,企业碳培训、平台、规划市场规模约为917亿元,政府碳规划、培训、核查等业务市场规模约为139亿元。有研报数据指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或将在2060年增至百万亿元规模。  相似文献   
35.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战略布局的引领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向绿色转型,金融业发展向绿色聚焦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大势所趋。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碳金融市场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本文通过梳理"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的趋势、机遇与挑战,结合"十四五"时期福建省生态战略,提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福建省分行(下称"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助推产业生态化,支持生态产业化,实现业务板块绿色化的"绿色银行"创建"三化"目标,探索打造"绿色银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五大路径。  相似文献   
36.
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重大挑战面前,绿色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在加快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且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以及"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并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下称"福建国寿")为例,梳理寿险公司立足福建省绿色发展现状,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创新产品与服务,助力福建"绿水青山"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37.
文章基于对"双碳"背景的分析和对当前形势的研判,结合信托机构在绿色领域相关实践经验,探索信托行业在"双碳"背景下如何融入绿色金融体系,为绿色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文章阐明信托业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剖析当前信托业在开展绿色金融服务中面临的制约因素,通过对绿色产业发展和信托业自身发展的内生需求分析,得出发展绿色信托既是信托业助力"双碳"目标的现实路径,也是整个行业支持实体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的结论。文章认为在"双碳"背景下信托业参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服务绿色实体经济将大有可为,并提出绿色信托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8.
碳排放权交易的推广和“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提出,预示着能源革命的到来,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市场化的会计工具,即与碳交易市场密切相关的碳交易核算会计、碳财务预算、碳金融会计、碳税会计、碳绩效审计等。基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碳中和目标还要根据地域性特征加以区别设置,不同地域的碳交易手段实施需要辅以相应的会计工具,以使碳交易结果能够落地,实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39.
王欢 《当代会计》2021,(5):21-23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提高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对于社会及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煤炭行业SH公司为案例,分析其2014—2016年的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对SH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该公司报告的披露篇幅、披露内容和披露质量,以及进行分析赋值,文章总结了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0.
数字普惠金的发展为实现“双碳”背景下绿色农业提供了可行的数字化路径。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减排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得以实现,存在部分中介效应。(3)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业碳排放强度起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大小存在差异。覆盖广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4)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金融的抑制效应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抑制效应最低。本文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减排的理论机制和实践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