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1篇
工业经济   54篇
计划管理   34篇
经济学   47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40篇
经济概况   65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日前,由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标(内蒙古农业大学、杭州中亚机械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参标)的投标联合体。竞标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乳制品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以专家评议最高分一举夺标。  相似文献   
62.
王守觉院士在半导体与信息技术领域辛勤耕耘数十载,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两次被评为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并获国家发明奖、国家新产品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2001 年何梁何利科技奖和2002 年我国台湾地区的潘文渊文教基金杰出科研奖。  相似文献   
63.
前沿     
《中国机电工业》2013,(12):26-26
我国首个深海移动工作站“试水” 据报道,由中船重工集团702所历经10年科技攻关研制的我国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在完成总装集成和陆上联调的基础上,11月21日在江苏无锡进行了下水试验。  相似文献   
6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科技部在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带领下,携手各相关部门和科技界同仁,积极应对,科学决策,通过各种方式助力打赢此次疫情防控的阻击战。科技部部长、科技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志刚带队赴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等专题调研并座谈,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应急项目进展情况,动员优势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中。  相似文献   
65.
本刊声明     
声明一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我刊已加入国家级重大信息化工程"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网址:http://www.cnki.net)、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网址:http://www.wanfangdata.com.cn)以及国家批准设立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期刊全文数据库。凡被我刊采用的稿件,出版后将一律被收录到上述数据库,在互联网上供读者查询、浏览。我刊支付给作者的稿酬中已包含其作品在上述数据库中数字  相似文献   
66.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23(2):F0002-F0002,F0003
<正>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是国土资源部直属的从事国土资源经济研究和管理基础业务支撑的事业单位。挂靠的社团组织有: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  相似文献   
67.
林红梅 《中亚信息》2009,(11):37-37
近日,我区建立了中亚地球科学数据平台,这是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中亚及新疆地球科学数据库建设”项目取得的成果。该项目由新疆遥感中心、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新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承担,最近通过了自治区的验收。该项目针对国家资源安全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需求,首次编制了中亚地球科学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等模式。  相似文献   
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近日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通过制定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全社会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本法共7章58条,将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专设第五章强化激励政策,包括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69.
<正>谈到中国地震预报,我们最先想起的是李四光,他提出"地震是有前兆的,是能够预报的",他选择地应力地应变这一地震孕育过程中最直接的物理量为前兆观测量。之后的发展,说明李老的思路是正确、超前的。而曾在鹤壁市地震办公室工作的地震专家池顺良,正是李四光思路的践行者,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一件世界顶级的应变观测仪,是我国地震预测史上不可抹去的一笔。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