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66篇
工业经济   394篇
计划管理   431篇
经济学   216篇
综合类   93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340篇
农业经济   342篇
经济概况   741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42.
43.
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除B、Mg、Ca等主族元素外,其余均为过度元素。按照络合物的配位键理论,这类元素极易与一些配位体形成稳定的螯合物。按所用螯合剂的不同,在肥料工业中,生产出多品种的微量元素的螯合物。美国使用最多的为EDTA、柠檬酸。EDTA对所有的过渡元素均有较强的螯合能力,但价格高,使用受到限制,我国曾  相似文献   
44.
经过长期建设特别是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冷湖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的盐化工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竞争能力弱,工业发展水平仍处于初期阶段的较低层次.因此,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循环工业经济建设是实现冷湖"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5.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2(8):117-117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特种制备与加工研究部资源提取及l圳才料制备研发创新团队,利用自然科学基金和攻关项目的研发基础,针对国家抓好有色金属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需求,对我国贫、杂、细、共生矿等难处理资源的有致利用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在复杂难处理金、银等矿产资源的提取方面取得了重点突破。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取新工艺技术和设备,使我国一些复杂难处理金、银矿等资源的回收率,分别从传统技术的50%以下提高到93%和99%以上。在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工程化系统集成和关键提取设备的系列化及批量生产,并成功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46.
47.
湿地公路与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新海  张露 《基建优化》2002,23(2):41-43
湿地因其特殊的自然状况,公路交通建设投资大,成绩显著,但农田水利设施损失严重,正确处理好湿地公路建设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矛盾,有利于发展交通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文章从公路交通与农田水利现状分析出发,试图找到湿地交通发展与农田水利建设的平衡点,形成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共同发展的良好循环。  相似文献   
48.
保持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其中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大力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49.
振动沉管灌注桩,可应用于各种土层中,尤其是下卧土层起伏多变的地基。振动沉管灌注桩按作用分为挤密桩、摩擦桩和端承桩,实际建筑的灌注桩三者综合利用的较多,施工设备比较简单,其成孔、混凝土的关注、成桩都处于隐藏状态。由于施工控制不利,会造成桩身质量缺陷,承载能力低于设计要求。因此,对桩的质量检测和质量通病防预与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把节能、节水、节材、地节、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并要求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