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4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300篇
工业经济   53篇
计划管理   205篇
经济学   165篇
综合类   34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09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4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速览     
《金融博览》2013,(17):50-51
美联储开征金融机构监管费 8月中旬,美联储宣布.将对在美有业务的大型金融机构征收年费,用于补贴其实施金融监管的成本.预计2012年年费总计将达44亿美元。  相似文献   
72.
金融控股公司因资产规模大、关联机构多、涉及多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对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影响力逐渐增强。本文从美联储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历史演变出发,归纳美联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框架,汇总包含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理念两方面的美联储监管具体内容,针对目前阶段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提出合适建议。  相似文献   
73.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石油价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美国股市分别于3月9日、12日、16日和18日因标普500指数下跌幅度超过7%而触发一级熔断。在3月9日第一次熔断之后,美联储陆续推出了降息、7000亿美元大规模QE计划等措施稳定市场,但是仍然连续大幅下跌。自1987年引入大盘熔断机制至今年3月中旬,美国股市共触发5次大盘熔断,除第一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其余均发生在今年3月不到两周的时间内.  相似文献   
74.
2020年2月下旬以来,美国股市持续下行,乃至出现多次暴跌,触及熔断机制。面对股市的持续下行压力,美政府和美联储不断出台救市政策:从两次降息到1.5万亿美元逆回购操作,再到建立商业票据融资机制,乃至无限量QE和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救市力度巨大,远远超过2008年,而且措施密集。  相似文献   
75.
在美国经济数据持续低迷、欧美股市连续大跌的情况下,多家机构近期纷纷下调对美国经济的增长预期,外界对于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政策的可能性猜测持续升温。日前举行的“美债危机与中国突围”沙龙研讨会上,专家就QE3推出的可能性及中国的应对措施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76.
王东 《商周刊》2011,(14):43-43
在美国经济仍未走上正常轨道和就业形势依然不佳的情况下,美联储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依赖度不会减弱。截至6月底,美联储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行将期满,在美国经济明显放缓和通货膨胀压力抬头的情形下,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着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77.
陶冬 《新财富》2011,(3):36-37
金融危机后各国货币扩张的高度一致性,决定了各国在退出政策上一旦分道扬镳,市场风险非常之高。美国扩张与新兴市场收缩所带来的板块撞击、欧洲退出与美联储QE3上马所带来的汇率波动,均是市场震荡的源头。投资者请系好安全带。  相似文献   
78.
格罗斯改写了历史——将死水一潭的债券变得可以交易;格罗斯创造了历史——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仍在举杯狂欢。过去5年,Pimco基金的年均收益率为5.4%,连续5年跑赢了99%的债券基金。而透过神奇的商业故事,人们领略到的是格罗斯准确研判和提前布局的骁勇与智慧。  相似文献   
79.
从2008年3月27日至2010年3月18日,美联储面对汹涌而来的金融危机打开印钞机,资产总额大幅上升,基于美联储所采取的种种举动,总结出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特点,并且分析它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伴随着美联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业已启动,该政策工具的使用已呈现出针对性、超常规和高度宽松的特征,同时,该工具的政策机制传导出正面和负面效应,也给中国经济带来诸多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