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顾怡洁 《现代商业》2007,(6Z):197-198
大量的经济报道为我们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经济新闻的研究也成为国内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胡舒立经济评论是财经界的典型,可以从中提炼其特点,如专业性、服务性、科学性等。  相似文献   
32.
《商周刊》2013,(23):64-67
就内容提供而言,很多美国真正的好记者不得不去改行,但是我觉得中国现在还没到这种程度。因为中国长期来讲对好记者和好内容还是稀缺状态,关键是我们把这些好的新闻、深度的新闻、花了钱的调查新闻……这些好东西都要放在一个新的、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平台上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33.
《新财经》2009,(11):9-9
据消息人士透露,《财经》发生重大人事变动。继总经理吴传晖及经营团队60多人辞职后,采编队伍将于10月底递交辞呈,包括主编胡舒立,离职比例占到采编总人数的70%。  相似文献   
34.
胡舒立     
危机之前,财经媒体去哪儿了?金融系统已发展得过于巨大、过于复杂,每人只懂一部分,怎能对记者要求过高呢?我这次去迪拜参加“阿拉伯传媒论坛”,就是要去与各国同行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5.
《中关村》2011,(12):47-47
《新世纪》周刊发表总编辑胡舒立的文章说,本次G20峰会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关键时刻召开。中国在这次峰会上的角色重要而微妙。一方面,中国政府有一定能力、也有责任对欧洲给予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于自己扮演的新角色并不适应,其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36.
谁的世界     
《新经济》2011,(4):89-89
该书收集了胡舒立最近10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与全球34位财经专家和权威人士的重要对话,它们不仅具有代表性,且有一定影响力。,全书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整理编排,形式上简单直观,且又能真实地再现采访现场,让读者阅读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