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4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王婉婧 《云南金融》2011,(8Z):62-62
自认的效力是指自认有效成立后对法院、自认当事人所产生的拘束力及对对方当事人所产生的拘束力和免证效力。在一些特殊性质的案件中,在法律上应当对自认的效力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22.
《商》2016,(10)
相比较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国家,我国的自认制度起步较晚,没有相对完备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自认制度形成之后,我国因对其缺乏完备的理论研究,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该制度的运用相对落后于两大法系。而对一项制度的研究,免不了要深入研究其构成要件,因此,我们期望于通过充分研究自认制度的构成要件来深入了解自认制度,使其发挥出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等作用。本文就从主体要件、时间要件、对象要件、方式要件等对自认的构成要件加以了研究,以期能够充分了解自认制度。  相似文献   
23.
自认制度是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民事诉讼制度,我国由于缺乏统一的立法和完善的司法实践,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自认理论体系。分析诉讼上自认的效力及其例外情形,以期对我国自认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4.
说实话。有时候认为,廉政问题似乎离我们小老百姓很遥远。不只是因为自认为没有发生廉政问题的“条件”,还有就是看到一个个腐败案例中,腐败者不断地贪财敛财上达数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连家里厕所卧房墙壁都藏的是钱,还时常觉得很不理解,贪那么多钱干什么?  相似文献   
25.
阿文 《企业导报》2001,(5):50-51
<正> 就在搜狐公司公布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并自认为向股东和资本市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时,搜狐的股东英特尔公司却将手中剩余的搜狐公司股票全部出售。 英特尔中国公司在《关于出售搜狐股票的说明》中称,英特尔投资事业部已与北大青鸟集团公司达成协议,向后者出售3073750股搜狐股份。 英特尔在解释这一行动的原因时称,“原先设定的帮助向中国互联网用  相似文献   
26.
刘娟娟 《投资与合作》2011,(12):259-259
因为我圆的《民事诉讼法》还未对自认制度加以明确规定。最高院的《若干规定》虽然对自认制度作了一些规定。但规定得不够系统、全面.在理论方面还有许多脱节的地方.这就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难以操作的问题。本文拟就我国自认制度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7.
孙团伟 《金卡工程》2009,13(11):199-199
自认是一项重要的民事证据制度,在西方证据史上更是有“证据之王”的美誉。本文以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证据规定》为分析视角,着重对自认的效力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8.
佚名 《财务与会计》2010,(10):74-74
作战训练班就要结束了,每位学员都摩拳擦掌,准备投入最后的作战演习。“你们自认为是身经百战了吗?”教官说:“我敢说,有不少人会掉进我的陷阱!”“教官太会说笑了,我们也曾经自己挖过坑,架起竹枝,撒上土,可以说经验老道,呵呵,陷阱还能看不出来!”  相似文献   
29.
陈卉 《现代经济》2015,(1):61-65
作为民事诉讼中一项古老而重要的制度,自认制度有着能够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实现诉讼经济的优点。因此,对自认制度的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自认的实质是免除对方当事人的证明责任,而不以"于己不利"为要件,与自白、认诺、承认存在本质的不同。它需在诉讼中作出,且以当事人为其主体要件,以当事人对能够直接引起法律效果发生的主要事实的陈述(该陈述与对方当事人对事实的陈述相一致)为客体要件。当今我国的自认制度存在诉讼模式的制约、法律规定不足、已有规定不明确等问题。对此,我们应当在诉讼模式上逐步向当事人主义过渡、在立法上完善自认制度、在已有规定上以解释明确适用。  相似文献   
30.
时下,在招商引资上项目的热潮中,不少地方政府竞相出台减免土地相关费用、税收、电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取悦投资,以期达到吸引外部资源发展当地经济的目的。这些自认为是一种优化投资环境的举措,实质上不少是超越法律的政策行为,并对当地经济发展将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