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1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卖家的抉择     
郭娟 《IT经理世界》2014,(23):57-61
正中国电商正在憧憬一个令人鼓舞的黄金时代,这也是大卖家频出的时代,它们的欢欣喜悦与纠结挣扎,都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质感细节。中国电商离黄金时代还有多远?最起码在公元2014年11月11日这天,在小米手机、林氏木业、骆驼、茵曼、韩都衣舍、奥康……这些大卖家而言,它们似乎看到了预料之中的黄金时代。这不仅让人联想到上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文坛,那时,战乱、贫穷、颠沛流离、饥饿是社会主题,而在此背景下居然诞生一群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大家。所以,当香港导演许鞍华在拍摄萧红时,把最初给电影的命名从《萧红》变更为《黄金时代》,尽管,"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22.
在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便是萧红萧红崛起于中西文学艺术交融荟萃的时节,她所直接感受到的是"五四"以来,近现代文学的新气息,应合文学艺术发展的需要,萧红以其独特的空间叙事模式,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百花园里独呈异彩。针对萧红小说个体,本文从空间叙事研究——《呼兰河传》,感受萧红作品内心情感空间,情节淡化、时空开放的叙事结构三个方面来阐述萧红小说空间叙事模式的独特性,为新世纪的萧红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个案。  相似文献   
23.
正一直想看电影版《萧红》,也许是宣传不够,错过了它的上映档期。2013年的中国电影金鸡奖女主角颁给了电影《萧红》中萧红的饰演者宋佳,于是我到百度视频搜看了电影版《萧红》。电影《萧红》是为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年拍摄的,我手头有一本王观泉先生主编、东方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怀念萧红》,书的扉页上有"谨以此书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周年"。可见萧红并没有因为世事变迁、时光流转被人淡忘。  相似文献   
24.
单元 《嘉兴学院学报》2011,23(4):105-109
萧红与迟子建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可忽视、成就突出的作家。她们在文学追求、文学创作及艺术风格上最为接近。她们对故乡都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情有独钟、倾心热爱,同时都非常关注底层民众和女性的人生悲剧,善于以清冽或沉重或明净或忧伤的别致笔触,展现东北大地的乡土景观以及独特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她们的小说创作既体现了对故乡的挚爱,也体现了女性的灵性、睿智、温情与忧伤,她们具有深厚、宽容、悲天悯人的女性情怀和朴素、关爱一切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5.
萧红的小说继承了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主题,她把国民生存的原始和愚昧,展示到极致。但是,每一个作家的创作都有自己的特色,她将自己悲剧性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融入作品,为我们关注国民的生存状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萧红小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6.
萧红是现代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在她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作了类型和题材多样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萧红用她独特的视角与写作风格,从童年记忆、现实生活、内心渴求三个角度塑造了不同的"家"意向。通过系统地分析与研究萧红文学创作中的"家"意向,不仅能够探究其生活经历对于"家"意向塑造的影响,也是探究萧红文学创作风格与文学创作理念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7.
受北方乡村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东北作家在用语言和文字再现北方乡村的生活时,自觉不自觉地追求那种古朴自然的原始美,展示那种凄苦倔强的悲壮美,释放那种粗野狂放的刚毅美,从哈尔滨籍作家萧红的小说创作中我们就可以粗略地了解到北方乡村独特的地域风貌和北方农民独有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8.
电影《黄金时代》不仅是一部萧红的个人传记,也反映了一代人的性格和一个时代的精神.从1912年清朝覆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一般称为民国时代.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对今天有何影响,它显示出怎样的“黄金价值”? “黄金时代”的出处,源自萧红1936年11月1 9日从日本东京写给萧军的一封书信,其中写道:“希望固然有,目的也固然有,但是都那么远和那么大.人尽靠着远的和大的来生活是不行的……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  相似文献   
29.
萧红的《呼兰河传》中交织着启蒙理性和道家自然精神,这两种充满矛盾的精神立场,导致了其自身价值的瓦解,也使文本中充满了淡淡的哀愁。  相似文献   
30.
萧红的中篇《生死场》,描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萧红的后期代表作《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针对萧红小说个体,本文从模糊、间断的叙事时间,体验世界的多维视角、情节淡化、时空开放的叙事结构三个方面来阐述萧红小说叙事模式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