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2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7篇
财政金融   594篇
工业经济   295篇
计划管理   1609篇
经济学   1003篇
综合类   994篇
运输经济   59篇
旅游经济   79篇
贸易经济   1968篇
农业经济   395篇
经济概况   1352篇
信息产业经济   8篇
邮电经济   1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322篇
  2014年   801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827篇
  2010年   716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632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菊芬 《嘉兴学院学报》2002,14(2):66-68,110
该文对定冠词与指示词的用法差异从功能出发进行认知解释。认为汉英语两种语言中都有定冠词、指示词,但并不一一对应。翻译时要根据语言的环境和意义,选择适当的词,正确转达出原文中这些语法范畴的功能。  相似文献   
72.
73.
易祯 《保险研究》2023,(9):12-31
风险态度是稳定的吗?在保险经济学理论建模时,决策主体的风险态度常用风险厌恶系数来描述,这一系数多设定为常数,其中隐含的假设是,风险态度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群体中保持稳定。本文分别采用手工整理的46篇测算中国和美国风险态度的文献数据库,以及CFPS和CHFS两个微观调查数据库,来重新检验这一假设。研究发现:第一,文献元分析显示,不同文献测算的风险态度差异明显,表现出时间维度、测算方法和群体三方面的异质性。第二,微观调查结果显示,在时间维度上,风险态度相关系数低于0.3;在方法维度上,不同测算方法下的风险态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低于0.1;在群体维度上,风险态度在特定群体内和在群体之间均不稳定,而且在控制家庭财务决策者、家庭平均和家庭整体3个层面的7类特征后,风险态度依旧不稳定。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年龄、健康状况、就业状况会影响风险态度,这也是后者变化的根源。本文的经验证据显示,保险经济学理论建模设定风险态度为常数是一个强假设,需放松以更准确刻画现实和设计保险产品。此外,由于风险态度易受外生冲击的诱导,短期内消费者可能做出非理性行为,这就要求保险产品设计中要更加重视消费者保护。  相似文献   
74.
提高网上银行接受程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冬梅 《经济师》2005,(10):246-247
文章认为,消费者对网上银行有用性和易用性的认知、消费者的创新性、消费者所拥有的相关知识和消费者对网上银行的风险认知等因素,对网上银行的接受程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消费者对网上银行的接受程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美国和欧洲共10个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荷兰、奥地利、波兰)的16,000名成年人进行的跨国调查(2002及2003年),本文考察了当地的宗教信仰状况,着重于他们对神权、生命的实质及生命的开始等三方面的理解认识,并进一步研究了他们的一些宗教行为(如祈祷及参与宗教活动的频率)和对宗教领袖的信任程度。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个人宗教价值观对其就新兴生化科技所持政治态度的影响。为此收集了广泛的研究数据,考察受访者对主要生化科技,如胚胎干细胞应用、转基因食品和克隆等的观点和态度。最后,使用多元回归研究模式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分别描述了人们的宗教价值观、对生命的理解、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等几个变量对于堕胎、胚胎干细胞应用研究和安乐死等三项公共政策争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理性创业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创业机会已成为创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选取34位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挖掘和多案例匹配分析方法对创业机会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编码,探究创业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在机会发现或创造阶段,创业者通过反事实思维推动的创业警觉和创业拼凑两种途径形成创意,并经过新旧认知体系的排斥与趋同形成心智模型,以揭示创业机会发现或创造的认知机制;在机会评估阶段,创业者通过对风险—收益感觉与知觉的多轮反复交互,形成第一人称机会信念和第三人称机会评估,由此揭示创业机会评估的认知机制;在机会开发阶段,创业者形成机会开发内外两种机制,外在机制围绕“探索导向—商业模式创新—新企业成长”展开,内在机制围绕换位思考、效果推理等认知因素推动企业创新、资源获取展开。结论对丰富创业认知理论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传统的BDI审慎式智能体一直缺乏一种高效的实现机制,而且不具备通过利用由应用环境反馈的信息来完善其性能的能力。为此,在传统智能体系统操作模式基础上引入有效的学习和感知机制,提出了一个基于事例推理(CBR)的自适应审慎智能体系统结构模型。该模型通过建立CBR系统和智能体认知理论之间的映射关系来构造审慎智能体,并利用CBR的认知-学习循环周期不断完善智能体的知识库来提高其在动态环境下求解问题的自适应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求解效果。  相似文献   
78.
消费文化、认知偏差与消费行为偏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放松了理性经济人假设,在行为经济学双曲线贴现模型框架下,以"自我控制"认知偏差及相应的模型参数设定对东西方消费文化差异进行了技术表达,进而阐明了消费过度(欧美国家)和消费不足(东亚国家)这两类消费行为偏差的形成机制。本文采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以儒家虚拟变量和性生活指数作为消费文化的替代变量检验了文化与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解释东西方消费率差异时,预防性储蓄等传统理论的解释力远低于不可观测的国家个体效应。儒家虚拟变量和性生活指数能分别解释国家个体效应的28%和58%。这表明消费文化等不随时间改变的个体因素比传统变量更能解释各国居民的消费差异。实践层面上,双曲线贴现模型中锁定技术能有效纠正"自我控制"认知偏差,从而消解儒家文化对消费的深度抑制,可为扩大内需政策创新提供思路启发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9.
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即听话人会利用百科知识、逻辑知识以及语言知识等去重新构建与当前话语信息相关的语境信息或假设.据此,笔者探讨了认知语境与英语学习之间密切的关系,进而指出:优化英语认知语境,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掌握英语认知语境是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科学的评价是利用认知语境促进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0.
文章从投资者认知偏误视角,研究提出了"上证"A股市场情绪的四维量表,系统整合了18个关键影响因素,形成中国证券市场情绪的关键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采用"上证"A股市场中152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12个理论因素按预期模式加载,形成了认知偏误、有限套利、交互传染和本土特性等四个维度,对认识中国证券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