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3090篇
工业经济   95篇
计划管理   452篇
经济学   534篇
综合类   322篇
运输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558篇
农业经济   91篇
经济概况   437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1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880篇
  2010年   563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证券导刊》2010,(32):42-43
  相似文献   
952.
分析师视线     
《证券导刊》2010,(30):1-1
  相似文献   
953.
何方 《证券导刊》2010,(26):32-33
根据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www.investoday.com.cn)对国内70多家券商研究所1800余名分析师的投资评级数据进行的统计,上周投资评级上调居前的25只股票中,建筑工程居行业排名之首,有4只个股入围,其次是电子设备和仪器,有3只个股入围。这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954.
近年来,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那么如何解决银企矛盾,实现共赢,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55.
次贷危机后对信用评级业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筹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积极作用明显。但是近年来,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饱受社会质疑。本文深入剖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表现欠佳的原因,介绍了欧美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从中得出了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56.
穆迪公司已经开发了许多不同的评级方法和相应的模型,来应对欧洲房屋证券化市场中的各式各样的证券。每一种评级方法都最合适于分析某一特定类型的证券,尽管有些方法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通常,要联合运用若干模型,因为实际的证券通常介  相似文献   
957.
陈怡西 《金卡工程》2010,14(9):220-221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信用评级业的信用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用评级机构金融风险防范功能的薄弱性,亦暴露了现代金融监管制度缺位。本文通过分析建立监管制度的必要性,借鉴国际监管的先进模式,进而从完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以政府监管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监管模式,确立监管部门职责,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四个方面对我国监管制度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8.
政治法规     
《中国货币市场》2010,(4):74-74
〉〉央行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要根据文化企业的不同特点,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要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灵活的差别化定价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  相似文献   
959.
面对理论界对于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失误的指责和批判,本文通过分析评级机构在提高金融市场有效性、稳定金融市场方面的显著功效,说明了评级机构存在的不可缺性。文章认为,现有评级机制中不合理的付费模式是导致评级机构"有意"错误评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投资者和发行方双方付费的双向监督付费模式来改进现有机制。  相似文献   
960.
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平息,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再度显现,主权债务危机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与升级,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敏感神经.此次债务危机固然与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普遍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使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快速增长有关;但对以标准普尔(S&P)、穆迪(Moody's)、惠誉国际(Fitch Ratings)三大传统国际评级机构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由于未在历次金融危机中形成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全球信用资源严重错配和信用风险过度积累,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乃至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的诟病,其背后的信用评级市场监管体制也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