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9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邱翰 《理财周刊》2006,(7):96-96
目前,由于市场上大量名家画作的价格不仅高高在上,且真伪难辨,令那些有意购买的初人道者不敢下手。但是,投资绘画作品绝非没有门路,即使不是内行也同样可以选择品种介入,关键是如何拿捏入行的投资点,既规避买入赝品的风险,又可以从容获利,而章维骏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2.
生意     
周志明  影影 《新智慧》2006,(7):19-19
周末陪北京的收藏家老贾来到古董一条街,我们一连逛了十几家古董店,最后,来到了街口的一家。一进门,老贾顿时来了精神,仿佛换了个人一样。老贾迅速地用眼角扫了一圈,告诉我:“这家的东西都是行货,几乎没有赝品。”  相似文献   
13.
太平盛世,收藏之风渐起,又有媒体推波助澜,大有一浪高过一浪之势,素有“软黄金”之称的书画收藏可谓最具代表性。在“既具观赏性又好赚钱”的鼓噪下,收藏队伍正在不断“壮大”,然而充斥市场的赝品却使不少“新兵”大吃苦头,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当然,搞收藏少不了要走弯路,但静下心来研究一些少走弯路的途径,提高防伪意识和鉴赏水平,压缩赝品的生存空间,使书画的收藏步入健康的轨道,却是大有必要的。为此,笔者将多年收藏字画的一些肤浅见识聊以成文,供广大藏友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上回书,《书画赝品漫谈》探究了书画作伪的缘起。这回书就要直入主题,揭秘书画作伪的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了。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著名教育家和文学家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名实》中言及"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以此来告诫子孙后代要恪守诚信。而这"诚信"二字在当今的中国艺术品行业却略显苍白乏力。  相似文献   
17.
艺术品中赝品最为泛滥的是书画,因为、只要能够写字画画的皆能临摹,居心不良者拿出来就当作真品来哄人。当然能够写能够画不一定能达到水准,因此仿品多数质量不行,但也多有高仿,而令买家头疼。如想买到真品,一方面靠自己的学养,一方面也可请专家掌眼。如果要收藏当代画家作品,较稳妥之法就是直接从书画家手中购求,或参加有信誉的拍卖行的拍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书画市场再度沸腾。从香港苏富比到嘉德,中国书画价格扶摇直上,新高迭出。由于拍品太多,家家都在开夜场,披星戴月地拍,每场拍卖成交额动辄在30亿至40亿元,流动性泛滥下的这一盛景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很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栏目。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捧着各自的珍藏请专家一一过目。宝贝被鉴定为上品的,藏友自然高兴万分,但其中也有不少人的奇珍古玩被专家指出是新品或是赝品,主人其失落之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0.
金计  罗平 《新智慧》2007,(12):26-26
古玩市场犹如一片江湖,最大的江湖规矩是不打假、不三包,初次进来的收藏者不知深浅,花几十万元买赝品的新闻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